绿色,让世界认识了贵州,更让世界记住了贵州干净茶。
“翡翠绿、嫩绿香、浓爽味”,这里的茶风味无法复制,仅属于贵州的得天独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贵州具有茶叶生长最适宜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万亩茶园,每年出产着天然纯净的生态茶。
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茶产业,让贵州茶拥有了“干净茶”的靓丽名片。而健康、安全、优质,便是贵州茶的底气,更是茶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仲夏六月,万亩茶园依旧绿意葱茏,充满生机。茶山上,茶农腰挎竹篓忙采夏茶;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茶香四溢;茶交易市场,你卖我买人声鼎沸。贵州,一个四季与茶相关的地方。
“走!去贵州喝干净茶”今年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期间,广东、山东的客商继去年之后,再次包高铁、飞机前来“赴会”,四川、广西客商组建车队来到贵州湄潭,“抢夺”黔茶商机。
“如画江山醉茶香,呼朋引伴入贵川,高云净土碧映天,人间值得共邀杯。”而这,是来自广东的茶友萧俊对贵州茶的期待。贵州万亩茶山上来了一拨外地人,阵阵赞叹,一杯杯贵州生态茶里也有了诗与远方。
“无论是本地客人还是外地客人,都很青睐贵州干净好茶。目前,我们酒店所有客房、会议及包房用餐全部配备使用贵州茶,贵州茶占酒店茶用量90%以上。”贵阳溪山里酒店市场营销总监张尚介绍。
……
在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贵州坚持生态无污染、干净安全的底线原则为标准,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贵州茶以天然、安全和健康的绿色形象已经深入省内外各地人心,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抢滩贵州茶产业。
如今,贵州茶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从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快速转型路上不断实现着新的跨越。
依托资源优势 肩扛绿色责任
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茶的“生态”得天独厚。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这是对贵州生态最生动的诠释。
截至年底,全省森林面积1.5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95%。而贵州的茶园,多生长在大山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茶区生态食物链的完整,在这里,茶树汲取天地精华,自然生长。
每当春天来临,贵州第一缕阳光,第一阵微风,第一滴细雨,唤醒的不止沉寂的高原,不止沉默的大山,还有在此根扎百万年生生不息的茶树。
世界茶的源头在中国,中国茶的源头在贵州。年在晴隆发现的一枚疑是茶籽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双兴鉴定,该茶籽化石是距今万年的“新生代晚第三世纪四球茶茶籽化石”。
这颗小石头,静守百万年沧海桑田,成为世界茶文化起源最有力的物证。而今,在我省各个茶区分布着多万株上百年的古茶树。明代张谦德《茶经》中有记述“黔阳之都濡高枝”,这是贵州务川大树茶的最早文献记录。
久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
普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最古老、最大的四球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
……
贵州已经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存在着许多珍惜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
在贵州,上演着一粒古茶籽化石和千棵古茶树的故事。贵州人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为利用和保护好贵州古茶树这一宝贵自然资源,贵州对省内古茶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茶树起源、茶树品种选育、优异种质的发掘做了大量工作。
年8月3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贵州省古茶树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该《条例》已于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年,贵州古茶树正式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古茶树资源成为我省茶产业之基、文化之脉、品牌之魂、基因之库。
“贵州历史上没有经过大的地质灾害,物种多样性高,滇黔桂是茶树的起源地,从物种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杨世雄认为。
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正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宝贵的财富,在前所未有的产业环境下,古茶树让多彩贵州茶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迈出绿色脚步 践行绿色发展
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贵州保存了独一无二的优质茶叶基因,这是贵州茶得以享誉茶界的基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贵州茶产业要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唤醒沉睡的茶树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立足生态,因势而谋。年,由省人大农委牵头,省人大法工委、省农业农村厅,省茶叶专班,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省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起草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完成了前期公开征求意见,《条例》特别强调了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利用坡地农业特征念好“山字经”,贵州茶产业踏上了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截至去年底,贵州万亩茶园面积已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贵州各大产茶区在春季抢抓春时,保证茶青及时下树生产,同时,增种改种,打造规模化茶园。
今年,凤冈县永和镇鱼塘村春节后完成了余亩茶苗种植;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完成第一批40万株茶苗的栽种;毕节金海湖新区完成新茶种植亩;雷山县大塘镇新建“白叶一号”茶叶0亩;思南县完成大坝场、瓮溪镇、枫芸乡等6个乡镇新建茶园0.万亩……
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贵州茶产业发展重点向质量提升转变。
贵州是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的省份,严格把控源头;依托大数据优势,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全程可追溯的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参照全球最严格的欧盟和日本标准,把茶园禁用农药的数量从国家规定的55种提高到种。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于是,茶园的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贵州省全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依托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省茶叶研究所植保团队、省植保植检站等专家技术力量,研究集成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就是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这其中,专业技术下沉是关键。每当茶叶生产关键时期,一群茶叶专家分赴各大产茶区,奋战在最前线,将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在织金县双堰街道桂花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就茶园内黑刺粉虱导致的茶树烟煤病严重问题,计划在此建亩示范田开展绿色防虫技术试验,引导带动周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在普安县,专家为当地贫困户宣讲《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指导农户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真正发挥古茶树的价值。
从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到“年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州始终从标准茶园建设到茶园投入品管控,从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到茶叶加工标准化,扭紧茶业全产业链上每一颗螺丝钉。
高标准带来高品质。截至去年,贵州茶叶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情况检测中连续8年合格,居全国前列。
靓丽的成绩,来自恒久的坚守。今天的贵州,坚持走绿色发展、规模发展之路,从量变达到质变。以茶为媒做大生态产业,推动贵州高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以质取胜将茶产业打造成休闲观光旅游业于一体的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生态茶产业品牌,助推贵州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
织起生态走廊 串起幸福生活
满山绽放鲜绿的嫩芽,采茶的人忙碌其间。茶叶,这颗发萌于云贵高原的种子,随着“东茶西移”的脚步回到最初的故乡,织起一片绿色,成为一颗希望的种子,点燃了万千茶农增收致富的梦。
年,承载着浙江安吉真情帮扶的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跨越千里、扎根贵州,在这个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完成着它的使命。
贵州适宜的温度让“白叶一号”茶树白化时间早、白化持续期长,体内游离氨基酸高于2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了在这里,“白叶一号”茶树制成的茶产品具备上市早、开采期长、品质好、产量潜力大的优势。
端上“生态碗”吃上“茶叶饭”。
在湄潭县,千家万户从生态茶产业的发展中获益。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的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茶叶企业62家,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多元。以茶叶为纽带,村里人进城卖茶、城里人下乡打工,城乡互动自然而紧密。如今多少城里人羡慕说:“走,去湄潭当农民!”
在丹寨县,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凸显茶叶含硒锌元素的优越性。近年来,丹寨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特色茶种及茶文化,着力提升“丹寨硒锌茶”影响力,打造出一批知名茶品牌。目前,全县有茶叶企业50多家,茶叶年营销产值10多亿元。
在铜仁市,全市建成茶旅融合茶园基地19.48万亩,共评选出了石阡县龙塘高效苔茶示范园区、印江自治县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印江自治县湄坨现代生态茶产业示范园等8个茶旅融合星级景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茶旅景区年接待游客量90万人次以上,人均消费几十元至数百元之间。
……
如今,茶产业已然成为全省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茶叶种得出来,更要卖得出去,让群众眼中的绿水青山变成荷包里的“金山银山”。
年6月10日下午2:30,遵义综保区今年首单茶叶出口业务顺利通关。此批茶叶由贵州德凯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茶叶原产地为凤冈县,出口目标地为迪拜,重量共计16吨,货值约余万元。
茶作为贵州特色优势产品,坚持保质保量“走出去”。就在去年,贵州茶叶出口金额突破1亿美元,成为了全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年,全年贵州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4.5%,茶产业辐射带动.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79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支撑力量。
年1至5月,全省茶叶产量16.88万吨,产值.0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7.5%、11.77%,全省茶叶销售量13.64万吨,销售额.76亿元;1至4月,贵阳海关共出口茶叶.1万元,同比增长90.7%。
眼下,贵州茶在生态无污染、干净安全的特色道路上不断坚守和创新,正带着无限动力与活力,奔跑在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金忠秀
编辑樊园芳
编审徐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