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9052.html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富典范性的命题之一。
同样《传习录》的内容是对儒学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先生年谱)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徐爱录)
王阳明阳明笑话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相传那是王阳明被贬到龙场,有一次一位当地官员拿着一碗粗粮米饭来兴师问罪:这是给人吃的饭吗?
这时王阳明说道:“百姓们吃得,我吃得,你为何吃不得?”
”他们算什么东西,你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只见官员直指王阳明,面露藐视,不屑地说着。
说这话民众可不答应了,这怎么就侮辱起人来了。
这时,有一民众问王大人:”他是个什么东西?“
王阳明王大人,一本正经地回答到:”他呀,不是个东西。“
(这里,懂得都懂,我就不加论述了)
还不忘补充道:”是州里来的官员“。
这可逗得一群民众笑得合不拢嘴,这伤害性不高,却极具侮辱性呀。你觉得呢?
一则笑话过后,我们来讲讲王阳明是如何悟出道来的。
王阳明悟道
王阳明真正悟出道,悟出”心既是理“,发生在他被贬到贵州龙场时。(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
王阳明叹息到:”我王守仁,居然也活成了这个样子(被贬,不被理解重视,无以报国为民),我生于状元门第,少负天才之名,心慕圣人之道,熟读兵法,练就武艺。为求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为民除害,以仁义施于人民,成就君子之名。
岂料,遭奸党陷害,受廷杖之责,蒙牢狱之灾,投荒万里,九死一生。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孔子说,志于道,什么是道?道在哪里?”
王阳明回顾起之前读过的圣贤的文章,身处如今的地步,又融合了圣贤的智慧,这才大彻大悟,悟出了道。
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礼记·中庸)
(解释:中庸之道并不会远离人。如果有人实行中庸之道却远离他人,那就无法实行中庸之道。)
2“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解释: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解释: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只需要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4“一草一木皆有理。”(近思录·格物穷理)
(解释: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
5“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陆九渊集)
(解释:人都有心,心都是其道理。有心,用心知其理,心里接纳了什么,那便是你认定的道理)
心即是理
6“学为君子,天下归仁,修的便是一颗仁德的心。“
7”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
(解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
经过一番思想的交汇,王阳明悟出了,心即是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阳明先生年谱)
(解释:成就圣贤的道路,唯有自己通过努力才可以,而并不是要靠外界求来的道。就是说归结到底,唯有你自己修得仁德之心,真正的知道需要你自己去行动,所谓的圣人之道在你心中。)
古人几个字的领悟,我们需要用尽了几倍的文字来解释,有时还没法解释得很到位,就是缺了那么点感觉。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悟呢?
个人感悟
王阳明的心学,他的”知行合一“,被后世众多名人大家所推崇。
还记得那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吗?正是因为受到王阳明的影响:”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那你觉得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你又是否有所感悟呢?
王阳明从12岁那时起便立志学圣贤,做圣贤,很显然他成功了。
那么对于我来说,我的感悟是:
人,有良知,有仁德之心,那是做人的基本。
接着我们要联系到我们现实的生活和世界,现如今的社会,现如今的世界,人人迫于生计。
那我们又该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不再迫于生计,更多的是该如何让这个世界更好?
我敢肯定,大家都会说,这根本无法实现。
那我们再往小的方面说,我们该怎样让自己,让家人过得好呢?
那现实就是你得赚多点钱,很现实的就是这样。
那究竟我们还需要学这些哲学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的东西吗?这跟钱都不搭边呀。
现实世界有很多难处,但寻求得到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智慧,便能抵消这世间的刁难。你觉得呢?
若内心都过得很煎熬了,那这日子是真的如行尸走肉般了。
欢迎写下你的看法,我们下期探索更多智慧。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