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帮扶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信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己人。”

年7月1日,在贵阳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及“贵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时,我说了这番话。   我叫张静,是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年3月,我被委派到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始终把为民办事记在心上,把带领群众致富过难关抓在手上,把推动脱贫攻坚扛在肩上,致力于带领老百姓脱贫攻坚,建设富美乡村。

张静和驻村工作组主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世学,送化肥、种子帮助其发展生产,争取元帮扶资金发展养。

香巴湖是修文县第一大村,下辖23个村民组,全村多户近人。刚开始,我怕听不懂当地的一些“土话”及“土地名”,便用笔记本记下,与村支两委交流沟通。学会了土话土地名,我用最快的时间融入到村集体。   那段时间,我带领工作组组员翻坡越岭、爬坡上坎、走村入户,在农家院坝、田沟土坎拉家常、听民声,访遍了所有贫困户。我听到韩克忠家入户路还没有修好,了解李腾银家想养几头牛,获悉清让小学学生书包比较欠缺……我一一记下,逐个想法子妥善解决。

张静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香巴湖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入股在相应的合作社,进行入股分红。

记得18组的肖吉学有71岁了,他身边只有一个智力低下的儿子。儿子有残疾证的,肖吉学就向村里申请低保,可种种原因,低保就是批不下来。我知道这事后,就为他到处奔走找原因。终于,帮他办成了低保。   看到他家穷得铃铛响,我心知对肖吉学家进行就业扶贫是不可能了,那产业扶贫有没有希望呢?当我得知肖吉学会养蜂,就立即向修文县扶贫办申请到了16箱蜜蜂。看到蜂箱从车上搬到屋旁的空地上,肖吉学笑着对我说:“这蜂子好养的,漫山遍野什么花都采的,酿的蜜是百花蜜,一年一箱蜂子可以挣七八百块钱呢。”

张静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驻村两年多来,我遍访群众达余次,发放宣传明白卡余份,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协调解决村通寨路建设资金万元,村居环境治理资金32万元,协调资金40万元入股产业发展基地,协调物质近30万元用于解决老百姓化肥、家具等生产生活短板,协调危房改造资金10万余元,其他资金10万元用于平安村寨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帮助贫困户减免学费2万余元,帮助贫困户申请养牛30余头、养猪50余头、养蜂余箱等项目。做到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扶尽扶、应建尽建、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驻村前,香巴湖村的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域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一年四季干农活换来的收入微乎其微。特别是年香巴湖村引进了公司,村支两委流转土地,准备在产业上大干一场,可是至于种什么、怎么卖事先未告知村民,村民也一概不知情。产业黄了之后,村民们不但没分到红,还花了不少工夫重新规整土地,让村民们对产业发展丧失了信心。

张静组织召开群众会,宣讲各种方针政策。

驻村后,我带领驻村工作组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以田坎会、院坝会、堂屋会等形式,面对面和村民深入交流,详细介绍村里关于土地流转、产业选择和收益分红等方面的打算,广泛征询大家的意见,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经反复比对、多方论证,最终明确了香巴湖村“抓产业、促发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目前,猕猴桃、葡萄、艳红桃、白芨、辣椒已成为香巴湖村的主导产业,全村27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均实现就业,无劳动能力的都有项目覆盖,年已全部实现脱贫。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增强了老百姓对脱贫致富的信心。

张静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猕猴桃、白芨种植基地。该基地老百姓入股亩,每亩每年固定分红元,为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平均每天大约有50名群众在基地务工,务工每天80元,每月收入1元左右。

我们驻村工作组始终把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驻村帮扶的重要任务。驻村不到两个月,我走访了全村所有党员,听取他们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和建议,通过村大喇叭、   特别感动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香巴湖村迅速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组织余名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严防死守组级疫情防控检测点、村组要塞,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工作。不少离任村干部、老党员主动请缨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香巴湖村的老中青三代党员、群众、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奋战在村的防疫一线,1名青年志愿者还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香巴湖村未发生一例疫情输入病例。

张静协调相关单位捐赠化肥50包并组织召开现场群众会,与老百姓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及产业结构调整,助力脱贫攻坚。

如今,香巴湖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优美。驻村两年来,比起村民荷包鼓起来,更令我满意的是村民观念的改变。   年,在香巴湖村贫困户分红大会上,村民讲得最多的是“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更多的钱”。看到大家从“等、靠、要”到主动脱贫,帮扶工作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及对产业脱贫的信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旻佳 整理

编辑肖慧编审周文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