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暗流镇以五千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谋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91.html

探寻贫困乡镇的振兴“密码”——清镇市暗流镇以“五千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谋发展调查

山坳中正在建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将为暗流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周治友陈文新李春明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高谷深,山环水抱,风景宜人,常年名列贵阳市十佳徒步旅游胜地——

位于清镇市北部的暗流镇,与修文县、黔西县隔河相望,生活着2万多名勤劳质朴的各族群众。

然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贫瘠而破碎的土地、无重要交通干道过境……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的劣势,使暗流镇成为“苦甲一方”的特困镇。清镇市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暗流镇就占了户。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深秋时节,当我们走进大山深处的暗流镇,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驻地企业,眼见的是条条新路绕山梁、通组到户路通畅、农户住上安居房、房前屋后蔬果香的新农村风貌。

是什么让这里山水田园换新颜?当地干部群众告诉我们:变化来自国家脱贫攻坚力度的持续加大,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的倾情帮扶。而暗流镇党委、政府推行的“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助千家富、结千家心”的“五千工程”,更是助推暗流人民走上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之路的有力保障。

进千家门知千家情

“推行‘五千工程’,就是要让干部‘沉下去’,让干部服务群众实现常态化和精准化,才能第一时间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需要解决的困难,这是我们在工作中促进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为此,我们对镇村干部参加‘五千工程’提出了量化指标,成为他们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暗流镇党委书记王安祥这样概括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

从年6月开始,暗流镇组建了15支“五千工程”志愿服务队伍,这些由镇各站(办、所、中心)工作人员、村(居)支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乡村致富能人等组成的志愿队,在走访中做到“四个摸清”——

走访服务村民小组时,摸清村情村况、产业结构、群众意愿等基本情况;走访帮困对象时,摸清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情况;走访创业能手、致富能人和合作社时,摸清生产、销售、资金等情况;走访退役军人、乡贤人才、模范人物时,摸清就业现状、未来规划等发展情况。

在此过程中,他们利用“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平台,将星期三作为“五千工程”相对固定的服务时间,实现干部下村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同时,将为群众集中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代办服务,实现服务灵活化。结合群众需求,按需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业务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实现服务多元化和精准化。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千工程”开展以来,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生活动态监测、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短板排查、社会稳定等工作,先后走访群众余户(次)、余人(次),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进千家门解千家难

暗流镇境内虽有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三条河流,但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之山高水低,全镇工程性缺水严重,过去有6个村的余名群众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一到旱季,群众吃水全靠肩挑背驮和镇里用车运送。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辖区经济发展。

转机发生在年,清镇市实施了“一网三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暗流镇正是这一工程的主要实施地。

供水工程的实施涉及千家万户,其中的管网铺设等工程涉及土地临时占用、青苗补偿等大量与群众相关的工作,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暗流镇水利站站长李玉怀与同事一道穿山越岭、走村串寨开展协调服务工作。一年下来,李玉怀和同事使用的电瓶车行驶里程数达到数万公里。今年9月,汩汩清流淌进全镇14个村的群众家中,也淌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胡家田煤矿曾经是暗流镇的骨干企业,由于矿源渐渐枯竭,煤矿几易其主,加上环保要求和安全生产标准的提高,今年煤矿成为关停的对象。煤矿停产后,因煤矿开采导致房屋受损的数十户群众怨气难平,他们找领导、跑法院、走信访,企业与群众的矛盾成为暗流镇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既是群众的心头刺,也是干部的身上鞭,一天不解决问题,大家过得都不舒坦。”负责协调处理纠纷的暗流镇综治办负责人米方海和同事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扒开草丛找蛇打”,从被动听反映变为主动上门沟通服务,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协调企业负责人处理群众诉求。一时间,米方海的电话成为“求助热线”。“有的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手机发烫,但是也得耐心交流。”米方海对此记忆犹新。

沟通促进建立信任,交流有助解决问题。通过米方海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在镇党委、政府协调下,企业对18户群众进行了补偿,胡家田煤矿顺利完成关闭,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暗流镇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矿区周围继续保留地质灾害监测点,安排监测人员加强日常巡查、监测。

一年多来,通过实施“五千工程”,暗流镇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60余个,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发展环境,去年该镇的维护稳定工作在清镇市名列前茅。

进千家门助千家富

农村脱贫成果的巩固需要可靠的产业支撑,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是群众增收的保障。

然而,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这里不是一帆风顺。去年,暗流镇引进了龙头企业,计划在全镇唯一一个亩坝区——暗流河村下坝坝区打造余亩韭黄种植核心区。可消息一传开,随即便遭到群众的反对,村民王永江是其中态度坚决的“钉子户”。

原来,曾有多家农业公司在这里投资开发,后因资金或者市场等因素以退出告终,项目的起起落落让群众有顾虑,不愿再拿出土地“折腾”。

“家里有六亩多田土,都是好地,种苞谷、水稻虽然收益不太高,但田土攥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曾流转过土地的王永江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而他家土地正处于基地核心区的中央,能否说服老王成了基地建设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于是,暗流镇农业中心副主任李西周找到老王,开门见山给老王谈政策、话前景:“产业结构调整是政策。新产品的效益是传统作物的几倍,企业还包销。基地建起后,农户既有土地流转费收入,还能在基地务工赚钱。而且这次引进的公司在镇上还发展有元宝枫和其他果蔬产业,合同都要签20多年呢。”三番五次上门,宣传政策,细算经济账,李西周终于打消了王永江的顾虑,把家里六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产业基地。“一亩地每年有元流转费,且每年都会递增,到基地干活一天90元,不用出远门也能照顾家。”王永江想通了,流转土地后,他选择到基地打工,从传统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更是从“钉子户”变成参与者。

广泛深入的政策宣讲,耐心细致的宣传动员,让暗流镇以“枫、蔬、果、畜”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到目前,全镇共完成土地流转11余亩,种植元宝枫余亩、蔬菜余亩次、以李子为主的经果林余亩;全年出栏肉鸡68.2万羽、生猪1.79万头,禽蛋产量.7吨,肉类产量吨。

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腰包开始鼓起来。去年,暗流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元,同比增长15%,在清镇市各乡镇中排第四位。

进千家门结千家心

“‘五千工程’开展以来,干部下乡的时间多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时效提高了,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了。”王安祥对此感触颇深。

“韩家坝村供水主管道施工现场有农民挡工,工程被迫停工。”一条信息反馈到镇里。镇水利站站长李玉怀、村支书王林等人火速赶到现场。一了解,原来是施工方案有缺陷加上村民对水源供应有无保障存在疑虑,所以出现了挡工现象。

了解到情况后,镇村干部立即找到施工方,共同协商并调整完善了施工方案。随后,镇村干部又来到村民中间,一方面向大家介绍改进后的施工方案,同时将水源保障情况向大家一一说明。及时处置,耐心说服,一场风波得到及时化解。

今年2月13日,一个求援“我们矿山的75名职工即将从陕西、重庆等地回来复工,请政府帮助我们协调办理职工返岗复产的相关手续,完成隔离流程,否则将难以复工复产。”电话里传来云峰铝铁矿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明焦急的声音。

云峰铝铁矿山有限责任公司是落户暗流镇的一家重点企业,日产铝矿石吨。那时,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企业的高级技工多数来自省外,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诸多困难。镇里立即安排由暗流镇人大主席张松牵头、各相关站所配合,工作专班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组建,向清镇市政府领导汇报情况,协调政法、公安、卫生等各部门,开专题会、定接收方案、组织防疫物资、确定隔离酒店、落实送餐饭店……几天时间,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清晨出门,凌晨3、4点才能回家。

2月15日晚上,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暗流镇党员干部和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守候在高速收费站口,冒着凛冽的寒风等待复工的工人。“当天,返岗工人共75人,凌晨3点帮助工人办完入住手续后,镇上的工作人员才离开。然而,清晨8点,他们又把热气腾腾的早餐送到酒店。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企业不可能那么快复工。”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张明依然有些激动。

“这段难忘的经历,更坚定了我们在这里加快发展的信心,公司已经决定在暗流镇扩大生产规模,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年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60万吨。”对于未来发展,张明信心满满。

乘着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如今的暗流镇正在旧貌换新颜。通过“五千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年,暗流镇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年度综合发展指标历史上首次跻身清镇市第一梯队。到今年10月,暗流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7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3%……

然而,暗流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如何借力乌长(乌当至长顺)高速公路建设和省道改造,打破交通“死角”困境,同时围绕建设“贵州旅游扶贫样板镇”、“贵阳生态文明展示镇”的发展定位,让产业更兴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暗流人还在积极探索,仍将继续努力。

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杨秀攀

审签:魏成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