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 要

雨后初夏,开州大地,物阜民丰。行走在开阳的城镇乡村,一家家村集体经济公司随处可见,各类专业合作社似雨后春笋。那缀满枝头的果实,压弯了枝丫;挂满笑容的脸颊,表明了乡村群众幸福的日子;袅袅炊烟,诉说着甜美、和谐的日子……开阳的脱贫攻坚成绩,是发展变迁的一个真实写照,是如椽大笔书写的历史。

近年来,开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至年的元,年均增速为10.3%。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年的.9元增加至年的.8元,年均增速为43.8%。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全县上下奋进筑梦的真实写照。播种、耕耘、成长、收获,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的开阳人距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

开阳县南江乡富美乡村一角。

一个人:罗兆琼告别贫困成为致富带头人

开阳县禾丰乡长红村,有一对“远近闻名”的夫妻,两口子因为缺少产业支撑,加上孩子读书成为“贫困户”,又因为勤劳苦干,加上脱贫攻坚好政策,不但摘掉穷帽子,还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成为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

罗兆琼一家5口人,3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读大专,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家中土地少,经济来源少,3个孩子都是女儿,又不放心把她们丢在家里外出打工。”罗兆琼说,她和丈夫就一边在家种地一边看管小孩,不论有多困难都支持3个小孩读书。

其实,罗兆琼两口子一直都挺能干的,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夫妻俩就通过勤劳苦干,把新房子修起来了。

“政府不断地给我们很多支持。”罗兆琼说,特别是年以后,在精准帮扶政策的支持下,政府为罗兆琼家送来了4头猪、2头牛,三个孩子得到了教育补助金,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拿到1万元,还安排了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

在政府的帮扶下,罗兆琼开始思考干点能挣钱的行当,尝试着种折耳根。这一年,她家种的3亩折耳根“脱颖而出”,卖到了不错的价钱。

尝到甜头的罗兆琼,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但家里只有3亩地,怎么能扩大呢?在政府的帮助下,罗兆琼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的土地,加上原本的3亩共有10亩地。

“我家的折耳根主要销往修文县扎佐镇市场,1月种,10月收,销售情况一直都很不错。每亩能产斤折耳根,按照每斤2元计算,能挣近6万元。丈夫在村里做护林员,每个月有元的工资。”夫妻俩高兴地算了一笔经济收入账。

生活好起来的夫妻俩,回过头来去帮助更困难的人。村里的2户贫困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开始学习折耳根种植技术和经验,每家年收入近4万元。

“现在大女儿已经毕业,能自食其力了。”年,罗兆琼又有了新的打算:申请领产业补贴,扩增折耳根种植,让腰包更鼓。

一个村:田坎村跨过“问题村”的坎

“每年茶叶、黄桃产业种植分红能得元,做护林员每年能拿元的工资,在附近酒厂做烤酒工作每月能得元,一个人一年收入元,一家三口一年收入近3万元”。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保树林组村民令狐克兵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一天一个样”。

搭上了致富快车,一天一个样的不只是村民的生活,还有整个村子的发展。

曾经,田坎村是一个“问题村”,“村子环境脏、乱、差,道路多是泥巴路,大车进不来出不去,村民们多是种些玉米等收益低的农产品,没有主打产业。”来自贵阳市委宣传部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海兵回忆道。近年来,田坎村党支部创新探索出“一轴三驱动”的发展模式,聚焦组织“轴心”筑“堡坎”、产业驱动过“穷”坎、保障驱动跨“沟”坎、文化驱动入“心”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田坎村过坎记”。

以前,制约田坎村发展的是水和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了重中之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就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详细规划。眼下,全村实现饮水全覆盖。完成11条18.2公里公路建设,解决了23个村民组户人的交通出行。

在产业发展上,该村党支部盘活农村资源,引入企业资源注入“资金动力”,打通农产品产销渠道,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问题。并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达成校农结合直采直销协议,让“校农结合”产学研共建,邀请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经过市、县两级宣传部门的对口帮扶,如今的田坎村,茶叶、食用菌、蔬菜、黄桃等多种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经济发展乘上了动车,思想观念不能还坐大牛车。”陈海兵认为,党建要渗透到乡村治理的细节,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民风、家风中。于是,村里成立了田坎文化服务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组建了“醉美田坎除陋队”和邻里乡亲志愿服务队,开展除陋习行动;创新开展“卫生村寨”流动小红旗卫生评比活动。

“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贵州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接纳人次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陈海兵信心满满。

开阳县龙岗镇蔬菜坝区。

一个乡:南江乡思路渐变格局日新

走进开阳县南江乡水东乡舍,木楼、堂屋、青瓦、石壁映入眼帘,昔日破旧的农家老院落变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东乡舍”。小院子里,游客们正在尽享悠闲时光。

“目前,水东乡舍共有18栋楼60多个房间,最多一天可接待余名游客。”水东乡舍有关负责人刘萍说。在这里,住宿、烧烤、棋牌室、田园采摘一应俱全。

南江乡是开阳县布依族和苗族聚集的少数民族乡,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田园风光优美如画,4A级景区南江大峡谷和“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位于该乡镇。“过去通往山外的道路等级低,交通不便,农户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南江乡党委书记王晓东说,一直以来,南江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水东乡舍,按照“三改一留”的模式,将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项目带动17余户农户入股,解决本地群众就业50余人,带动70余名贫困群众增加收益。

“以前自己都是在外面打一些零工,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少,而且很不稳定,现在在水东做清洁工作,每天元,离家近,很方便。”村民陈世金说。

近年来,南江乡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各个扶贫工作落地落细:围绕组组通解决好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短板,完成农村组组通建设.公里;积极推进农村电改、网络工程,实现%建制村通电话、通宽带;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与此同时,围绕“八要素”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发展,累计带动农户户人,其中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

落实就业惠民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94.26%。开展就业脱贫专场招聘会,确保每一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家庭一人以上就业。落实金融扶贫,对接信用联社,按照小额贴息政策贷款对象、免担保抵押、执行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等要求,为21户贫苦农户投放小额信贷资金74.79万元,切实破解资金不足难题。

落实生态扶贫政策,扎实推进生态护林员制度,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88名,考核合格的劳务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元,切实助农增收……

下一步,南江乡还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做实产业到村到户项目,让农户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一个县:开阳干群同心闯出一片新天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阳县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进——

作为农业大县,开阳县承接贵阳市在全市高标准建设2.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中0亩的项目建设任务;

建成农业产业发展基地个,实现农业综合产值亿元以上;

……

作为贵阳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阳县深知责任重大。为此,开阳县坚决把打赢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击鼓奋进、攻城拔寨。

开阳县组建由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乡级前线指挥部、村级作战室,构建“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县直部门和乡(镇)具体抓、指挥部办公室督查跟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局部优化调整驻村帮扶干部名,充实驻村帮扶干部50名,调整充实第一书记8名,选派驻村工作队54个、驻村干部名,确保尽锐出战。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开阳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坚持“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精准资助为重点,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年以来,累计发放资助资金.04万元(含营养餐补助),惠及学生28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常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服务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县内开通住院“一站式”“一单清”即时结算服务功能,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报销金额.1万元;强化住房保障,累计实施危房改造户,实施老旧房整治户,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安全鉴定实现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率%,农村人口“饮水不愁”全覆盖……

同时,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公里,实现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公路,通畅率达%。实现所有行政村宽带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累计投入1.68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年11月,全县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户人顺利脱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