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引水润泽山民修文凉井片区22

修文县六桶镇凉井村在山顶,山谷下就是浩瀚的六广河。村与河之间有几乎垂直的米落差,也就这仅仅的米距离,阻断了村民千百年的吃水梦。

立碑岩上远眺六广河,又能勾起村民的回忆

年5月27日,守着大河没水吃的历史,画了上句号。

贵阳市、修文县统筹市县两级资金,经历了66天鏖战,在悬崖上凿壁铺管多米,通过加压提升净化消毒,让六广河水逆流而上,淌进了凉井片区户村民家中。

告别“水困”。年,凉井村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公司企业、出门做生意的村民愿意回村投资,先后在凉井片区新建了4个大型养殖场。凉井村村支书周国亮感叹说,从通水那一天开始,凉井片区也迎来了“以水聚财”的好日子。

大河边缺水的村庄

没到过凉井,想象不到水与村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联系如此密切。

从修文六桶镇到凉井村,短短7公里的乡道起起伏伏,翻山越岭。

凉井村在山顶上,年12月中旬,贵阳市部分地区出现凝冻时,凉井村的Y乡道就结上了冰,与外界断了来往。

凉井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小型水窖

“我们这里容易凝冻,缺水喝的时候,鞋底绑上麻绳也要去挑水。”凉井村村民汤明才说着,指了指家门口的自来水管。这是去年才安装的,有了自来水,溜冰挑水也成了村民的记忆。

凉井村和附近的宝山村、复兴村,在年进行分散式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时,被统一叫做“凉井片区”,因为都缺水。在地理环境上,三个村石漠化喀斯特地貌突出,就是天然的“漏斗”,地标存不住水,成为了远景闻名的“上甘岭”,凉井村甚至没有一块水田。

一谈到“水”,56岁的凉井村村支书周国亮五味杂陈。

在凉井村垂直距离不到米的山谷下,是乌江上游六广河。大河就在眼前,凉井村的村民却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馈赠。

“坡陡得很,人都要扶着才能下去,更别说挑水了。”凉井村村民吃不到六广河的水,在距离村庄2公里外一处叫落水洞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出水口,常年不会干,几十年来大部分村民都集中在这里挑水。

“家家户户,不分男娃女娃,10来岁就要挑水。”村支书周国亮说,小时候一桶水挑不动,要么两兄弟一起抬,要么只能挑半桶。山间小路上,一不小心水桶磕碰就要漏水,村民要赶紧挖把篱笆堵住漏点,加快脚步往家里赶。

凉井村的饮水问题,在近三十年间渐渐发生了转变。

上世纪90年代,政府出资在村里修了8个大水池,凉井村进入吃“望天水”的时代;年前后,凉井村茅草房改成了水泥房,屋顶变成小水池;年,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很多村民家里建起了30立方米的小水窖;年开始,一到缺水严重的季节,镇政府会安排车辆送水,保障村民的基本用水……

不过,即便如此,凉井片区仍没有摆脱全家人共用一盆水,废水再喂牲口的缺水困境。因为水,村民与村民间、村寨与村寨间引发了不少争端,甚至大打出手,但也有温暖的场景,“村里有一户残疾人,子女不在身边,周边邻居会主动帮她挑水。”周国亮说,水,关联着凉井片区的每一根“神经”。

绝壁引来“小康水”

凉井村临崖的山顶上,以前立了一块石碑,因此被当地人叫做“立碑岩”。但石碑早已损坏,直到去年才又新立了一块,写着:“饮水思源感党恩,战天斗地解民困”。

凉井片区引来六广河水,立碑岩上立了新碑

立碑岩是凉井村一览六广河的最佳位置。站在立碑岩远望,凉井村一侧是悬崖峭壁,对岸河面上停泊着船只,农家沿河而建。

“以前,我们羡慕对面的村民啊,家门口就有水吃。”凉井村村民贾佐军说,凉井村与毕节金沙县化觉镇隔河相望,凉井村村民以前就从立碑岩沿着小路走到山谷下,乘坐渡船到对岸去赶集。那时,村民去赶集都要随身携带一个塑料瓶,回程时装上一瓶河水,爬山途中解渴。

“现在,你从化觉镇往凉井村看,悬崖上多了一条土黄色的线条,直接通到了山顶。”贾佐军说,这是打破“天堑”,在绝壁建的米引水管道。

悬崖上凿壁铺设的饮水管道

年,为了解决凉井片区三个村的饮水问题,贵阳市、修文县统筹资金,在3月22日正式启动凉井片区分散式供水巩固提升工程。

“悬崖上作业,危险系数大。”村支书周国亮说,修文县委书记冒雨也赶来现场调研,他要求“既要保进度,也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悬崖上作业,还有诸多的困难。陆路不通,改走水路运建材;没有山路,开来挖机绝壁凿路1.7公里;挖机走不了,建设工人依山就势,合力肩挑背扛着多公斤重的压力钢管,按计划运送到位、铺设焊接……

耗资余万,鏖战66天,近百名施工人员终于在绝壁上打通了凉井片区供水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二级泵站、高位水池,加压抽水、净化消毒,清凉的六广河水流进了凉井片区户、名村民家中。

“终于盼来自来水咯。”在建档立卡户汤波家,汤波的妻子拧开水龙头,白哗哗的自来水拍打在蔬菜上。她说,有了自来水,村里好几个年轻家庭在家里装上了抽水马桶和热水器。

“以前连水都没有,取老婆都是难事。”50多岁的村主任贾佐益说,因为缺水的缘故,外村人多少“嫌弃”凉井片区,和他一辈的几个村民至今还是单身汉,小一辈的也常埋怨自己老家的环境。

“这水造福子孙哦。”说起年绝壁上引来的“小康水”,贾佐益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来。

凉井片区因水聚财

白花花的肥肉,加入清凉的自来水,在年最后一天,汤波的妻子准备熬一大盆猪油。“前天才把多斤大肥猪杀了,今年我们又养了10头小猪仔。”汤波妻子说,没通自来水之前,村里没人敢养这么多牲口。

67岁的汤明才身体精瘦,但扛起一袋草料往牛圈赶,走得比普通人还快,嘴里呼出白气,脸上则一直洋溢着笑容。

今年通了自来水,汤明才扩大了牛圈,从2头牛养到10头牛,年底还卖了4头。“今年,他发了。”村民有些调侃汤明才的意思,汤明才不在意,抿着嘴笑,皱纹全露了出来。

“周支书,老周哥,你让我来凉井投资猕猴桃,这不是让我把上千万砸在这里啊?”

这几年,凉井村村支书周国亮没少为村里发展犯愁。他找到很多企业,试图请他们到凉井投资,但老板一听说凉井缺水,谁也不敢来。周国亮还找了做猕猴桃产业的好朋友,朋友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让周国亮倍感惭愧与无奈。

“没自来水,一个企业也不愿意来凉井投资。”周国亮说,这几年,凉井村在艰难中完成了脱贫任务,要想进一步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就缺产业的带动。

年5月27日,是凉井片区的时代分界线。

通水后,凉井片区办起了4个大型的养殖企业,以“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养殖蛋鸡只,28户贫困户增收达元以上;肉牛、生猪养殖,年预计出栏量能达到1万头,还有企业有意到凉井片区发展……

凉井村黎永德4兄弟,往年在贵阳做工程,年都回到了老家,在村里建起了生猪养殖场。“我们的养殖场一天要消耗40吨水,要是没有自来水,猪都要渴死。”黎永德说,现在养殖场大的生猪已经有斤,以目前的养殖情况来看,生猪的成长效果很好。今年3月,第一批头生猪就要出栏,他们几兄弟还有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

凉井村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

在前往立碑岩的路上,凉井村村委会找了一块空地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房,还成立了凉井村深加工合作社。

自来水引入厂区,买来加工机器,雇佣村民做员工……凉井村农家腊肉、豆腐干等优质农产品进行真空包装后,准备通过网络电商、商超等各种渠道销售。

“以后我们还要做李子干、猕猴桃干……”一贯严肃的周国亮笑了笑,对凉井有着无限的憧憬。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舒波杨继军李强)

编辑:宋德政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