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这些稳稳的举措暖暖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一直以来

各交通建设企业、重点交通项目

积极扛起稳就业的责任担当

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依托属地化工程实现家门口就业

精心打造员工成长平台……

一项项科学有效的创新举措

让更多员工在温暖中

适应新环境

在磨练中快速成长

稳就业的实招都有哪些?

一起来看!

龙建路桥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创立学生实习创新实践就业基地。赵树新供图

企业行动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

“登高人才班”为就业架桥铺路

随着秋季招聘启动,高校毕业生求职进入关键期,很多大学毕业生正忙于寻找工作岗位。相比之下,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李诗杰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他已经提前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李诗杰的这份“安心”源于他大三时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中铁十一局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杨连第登高人才定制班”,考核合格后,已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等到毕业后就可正式进入该公司工作。

中铁十一局“杨连第登高人才定制班”于年启动,在每年5月、6月定期招收学员,目前已与兰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开办,定向培养人才数百名。学员前3学年由学校培养,第4学年由中铁十一局与学校共同培养。企业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提供寒暑假带薪实习机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对整个行业的了解。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登高人才班’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部分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快企业人才培养进程。”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守成说。自启动“杨连第登高人才定制班”以来,该公司每年都在兰州交通大学面向大三学生进行选拔,目前已累计定向培养学员81名。为加快学员成长,该公司充分运用专家库资源,开展远程“云端”授课,利用暑假安排学员到企业实习,并专门设立奖学金,为优秀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科研保障。

此外,学员入职后,该公司还会为他们建立专门的培养档案,并实行“一导双十+导师带徒”双培养机制。公司层面将不同岗位的新人分给对应班子成员帮带,导师采取经验分享、一对一交谈、课题布置等形式,引领他们成长成才。项目层面会为每名新人分配思想导师和业务导师,时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传授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新人还将通过总部和项目进行轮岗锻炼、重点项目培养、纳入后备人才库培养等方式,快速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除“登高人才班”外,该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主动对接合作院校,为毕业生提供简历制作等全方位指导;在承建工程项目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大学生就业;动态发布校招岗位,全年组织开展专项招聘、秋招、春招、补录招聘等活动。据统计,近3年来,中铁十一局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余人,招聘规模稳中有增。

唐业堡

中交一航局

在创新工作室“通关升级”

“经历了16天的吊装调试,‘一航12号’盾构机成功始发,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年6月,中交一航局承建的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大涧站至大沽河博物馆站区间左线顺利完成盾构始发。对于5月刚刚加入项目团队的年轻技术员郭腾博来说,一到岗就能参与重大节点建设,是一件幸运的事。

说到幸运,郭腾博的思绪回到了大学校园。大三那年,他参加了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就业指导交流会。会上,公司为大三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交流,全方位介绍行业现状、企业情况,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释疑解惑。通过这场交流会,郭腾博明确了职业方向,并在进入大四后顺利与城交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签约后,城交公司还有针对性地在大学校园成立临时团支部,组织青年活动,并设置奖学金,引导与郭腾博一样的“准员工”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年,郭腾博正式入职,被分配到哈尔滨地铁3号线项目,担任施工技术员,并成为盾构施工专家杜有超的徒弟。在杜有超带领下,郭腾博逐步掌握了盾构始发、接收相关的施工工艺工法。然而入职之初,经验不足的他在工作中总是有些不顺利。

在杜有超的引荐下,郭腾博加入了中交一航局成立的盾构创新工作室、青年成长工作室,和负责盾构工作的同事一起研究盾构机平移施工等工艺。“除了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工作室内更有公司各路盾构专家随时答疑解惑、指明方向,让我们可以打破一个项目的界限,全方位学习到各种盾构技术,这种感觉太棒了!”郭腾博说。

中交一航局新员工在创新工作室学习。邱啸林摄

在工作室的助力下,郭腾博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工余时间,他还通过创新工作室参与课题攻关。最终,他负责的区间顺利贯通,他参与编制的《钢套筒在盾构法地铁隧道接收施工中的应用》也获得哈尔滨市土木建筑学会主办的年度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二等奖。

“近年来,中交一航局还持续加强校企共建,到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职业人生大讲堂’等活动,邀请公司里的校友讲授职业成长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高校设置专项奖学金,提升学生科创热情;设置实习基地,吸纳大学生前来实习,近两年已招收实习生余人,积极助力大学生就业。”中交一航局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于春光说。

在一系列政策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参加工作仅两年多的郭腾博已成为城交公司盾构施工团队的中坚力量。他正带着入职以来的所学所悟,参与到青岛地铁的火热建设中。

张安迪刘天宇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

人才基地培育实战人才

“入职培训结束后,我被分到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叶鲁高速公路一标项目。1个月以来,领导和同事家人般的关心,一点点消除了我初入职场的紧张与不安。”8月底,中交二公局四公司届新员工李婷在交流座谈会上有感而发。

面对施工行业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劳动用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状,中交二公局四公司围绕公司发展实际及人才队伍现状,推出“人才培养基地”制度。

“人才培养基地是公司为新员工提供成长、学习机会的优质平台。在该培养模式下,新员工能够更快适应新环境,自我获得感、团队荣誉感也得以增强,大大激发了他们拼搏进取的热情。”中交二公局四公司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张立人说。按照一般施工企业的培养模式,在总部培训结束后会分配新员工到项目一线工作,但项目的规模、业务类型、所在区域、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意识及重视程度等参差不齐,项目团队氛围、团队能力素质千差万别,导致新员工成长环境有着巨大差异,存在个别项目新员工离职率高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精心选拔了一批团队战斗力强、整体氛围好、经营效益优、善于培养人才的精品项目,再从覆盖不同业务类型、更多区域两个维度综合考虑,首批选定了10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所有新员工在总部完成入职培训后,公司会依据员工个人意愿、专业对口情况、区域人才需求等因素,将新员工分配到青年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实战培养。

中交二公局二公司组织开展届新员工户外拓展活动。吴颖娟摄

“等新员工具备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时,我们才会将他们分流至其他项目。”张立人介绍,除了新员工,人才培养基地还承担了为公司新业务领域储备青年员工的重任。

据悉,自年以来,该公司共建立了11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市政、房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不同业务类型,累计接收培养新员工名。

范凯笛詹行塔

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

与“双导师”双向奔赴

“从今天起,我将跟着业务师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敞开心扉与思想师父交流谈心,不辜负公司的良苦用心,争取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刚签订完“双导师”带徒合同书的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新员工王林积极表态。他在分配到项目部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师父与徒弟双向选择,确定了自己的“双导师”。

“双导师”分为业务导师和思想导师。业务导师由该公司党委组织部和团委共同从工程项目部部门负责人和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中筛选的岗位能手、业务尖子担任;思想导师由项目部领导干部及公司总部对口部门干部担任,确保新员工既能在思想上平稳完成角色转变,又能在业务上获得快速成长。今年,该公司又丰富了思想导师库的人员组成,将老铁道兵纳入其中,用好盘活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新员工精神素养。

师徒结对后,由师父结合新员工所学专业、所在岗位和职业目标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公司党委每季度对师带徒效果跟踪考核一次,根据学习效果和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及时调整纠偏,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管理,营造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助力新员工步入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于泽

项目举措

中铁四局广西上横高速公路项目

沿线村民有活干有钱赚

9月3日,在中铁四局五公司广西上林至横州高速公路西津郁江特大桥项目施工会议现场,项目安质部部长徐灿烂正在给产业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此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难点、疑点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示范讲解,不断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

“这个培训采用生动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我们都能听懂。”参加培训的工人蒙云芝说。他是横州市那阳镇宝华村村民。过去,他靠常年外出务工维持一家生计,近年来,如何就近就业挣钱养家成为他的难题。正当他到处找门路时,听说中铁四局上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应聘,没想到成功地被招进了施工队。

蒙云芝的就近就业,只是上横高速公路项目助力横州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自年进场以来,项目部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建设扩就业、促增收的作用,在严格遵守劳务用工用人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积极了解本地村民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先后吸纳沿线余名村民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同时,为了全面推动农民工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乡村振兴培养储备实用人才,项目还通过组织岗前培训、以工代训和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作业技能水平,在推动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同时,也增强了这些“半路出家”的农民工后续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即使在项目结束后也依然有能力、有活干、有钱赚。截至目前,项目累计进场工人人,其中广西籍工人人,占比31%,预计发放劳务报酬万余元,成功让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陈海锋

中铁二十局贵州乌长高速公路项目

春风携岗到“家门”

如果您问陈小燕为什么每天都这么高兴,她总是那句话:“在乌长工地上班很巴适!”

陈小燕是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乌长高速公路项目部的一名施工升降机操作员。她的家在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程官村,离工作的文昌宫特大桥工地仅20多分钟车程。现在,她每个月能有元工资,在贵州农村算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她还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下班回家给家人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生活确实很巴适。

陈小燕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开展的“春风就业行动”。早在年6月,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乌长高速公路项目部联合修文县景阳街道社会事务中心等举办了一场面对当地群众的“春风就业行动”。活动前夕,由地方社区摸排出乌长高速公路项目沿线征拆涉及农户中需要就业的人员,项目部根据其技能特长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据统计,招聘期间达成就业意向20余人,陈小燕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乌长高速公路项目,像陈小燕这样的劳务工还有很多。正如项目经理纪曲波所说,能在建造精品工程的同时,既满足地方群众的就业需求,又解决企业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这种利民利企双赢的好事就该做好。

郗大新杨臻

短评

勇当“稳就业促就业”压舱石

开展“职引未来”线下交流、“直播间带岗”等特色服务,畅通应聘渠道;成立青年成长工作室、实行“双导师带徒制”等特色做法,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近期,各交通建设企业想新招、出实招,纷纷打出“组合拳”,助力稳岗就业。

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A3标“导师带徒”签约仪式。林梓翰摄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交通建设企业要勇当“稳就业促就业”压舱石,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着力在“抓重点、拓规模、促成长”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就业回稳向好态势。

抓重点,打通信息“壁垒”。要针对新建项目的用工荒和求职者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与企业业务发展布局相匹配的“人才地图”,实现人岗相适、人岗相宜。

拓规模,注入人才“活水”。一方面要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千方百计拓展岗位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交通建设投资领域人才吸纳,带动工程施工、运营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增加就业机会。

促成长,搭建上升“阶梯”。为青年员工“明方向、搭舞台、压担子”,让他们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畅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让他们在各自发展的序列中找到“向上的阶梯”,各展其长、各尽其才。

中铁建设新员工走进安全教育体验馆。杨良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绩效优先”原则,及时奖优罚劣,让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生态成为日常,那么,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才能实现共赢。

作者丨袁鹏付涧梅

编辑丨李玲李雨青廖芊

审核丨马珊珊

监制丨陈林

投稿邮箱:xww

zgjt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