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水果

8月24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与贵州鲁容惠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天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在贞丰县鲁容镇百香果芒果基地、镇宁县扁担山镇蜂糖李农旅一体化基地挂牌成立校企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但当前的贵州,面临着农业企业紧缺对口的专业人才,而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从事对口行业的矛盾。为此,省水果产业协会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以强化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为贵州水果产业现代化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难寻觅的人才——

年,贞丰县引进四川省天保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贵州鲁容惠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贵州以来,鲁容公司在当地先后建成了亩百香果种植基地、2万亩芒果种植基地、亩热带水果品种园、60亩百香果芒果育苗大棚、吨气调保鲜库、2个果汁原浆加工厂,基本上建成了从品种选育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到贵州后,公司前期发展特别快,但是越到越后面推进越慢,觉得很吃力,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鲁容公司总经理蔡世俊告诉记者,果园前期建设时的工作主要是整地、搭架子、栽种,中间的管理工作不外乎绑枝、除草、施肥、修剪、采摘,这些工作技术性不强,就算是不识字的农民也可以胜任。随着果园逐渐进入成熟期、丰产期,企业的重心就要转移到采后处理、质检管控、加工营销、电商物流上面,这些工作就需要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了。如果要做现代化果园,对人才的要求则更高,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装备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果园,就必须要有懂得设备操作、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的人才了。“就好比无人机打药,农药怎么配比、机器怎么操作,这是需要专业人才的。”蔡世俊说。

贞丰县鲁容乡百香果基地。

目前,在鲁容公司的管理层中,大部分是从四川过来的,工作家庭两边兼顾,精力难以集中。虽然本地人当中也有很多肯学肯干的,培养成为了管理人员,由于不是学相关专业的,都是半路出家,执行能力很强,但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我们在进入贵州布局产业的时候,就是按照山地机械化生产来进行设计的,定植时的株行距都留足了机械化生产的操作空间,经过试验也找到了合适的装备,但是现在找不到人来操作,推进很缓慢。”蔡世俊介绍道。   难寻觅的人才,也是贵州天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遇到的瓶颈。该公司在镇宁县扁担山镇打造了天纯花果山“农旅融合示范园”,园内共有露营帐篷酒店28间,星空房5间、独栋别墅房18栋,不仅四季有果,还能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这样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项目,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则更高。“不要说招那种既懂得农业又懂得旅游、文化、营销、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了,我们连服务员都很难招,留在农村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普通话都不会说,更何谈做服务。我们园区快要开业那段时间,服务员都要从四川请过来。”天纯公司董事长、省水果产业协会副会长胡正明十分无奈。   缺年轻人才、缺技术人才、缺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贵州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化、系统化地培养学生,不断向产业输送人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困难。

——不务农的学生——

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作为全省唯一农业类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思路,设置了农艺工程系、食品与药品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等8系31个专业方向。其中,农艺工程系主要培养水果、茶产业等专业人才,每年招收学生在人左右。   从学院成立到现在,走过6年多的时间,累计有余名学生从农艺工程系毕业,但是毕业后对口从事水果产业甚至从事农业的学生却很少。

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全省水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果树嫁接技术组比赛现场。

“去年暑假,农职院农艺工程系安排了30个学生到我们鲁容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实习结束之后,我们也向同学们发出了邀请,请他们留在企业工作。但是30个学生,只有1个留下来了。”蔡世俊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胡正明的基地,“当时学校联系我,说有一批学生来实习,我就一直在等。但是最后给我打电话联系的学生只有三个,来到基地的学生有两个,两个娃娃都只干了半个月就走了。”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留下来,是因为公司的待遇不好吗?   实则不然。   在薪酬待遇方面,天纯公司给的工资是实习生元/月,正式签订合同后0元/月。而去年通过实习后,唯一留在鲁容公司的学生项昌江,工资最开始是元/月,工作两个月后提升到0元/月,现在他拿到手的工资是元/月。“我前段时间休假,去贵阳找同学玩,他们有的在公司上班,有的送外卖,每个月赚到的钱也就是三四千,完全比不到我,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搞这行。”项昌江说。   在工作环境方面,果园确实都是远离城镇的,需要在基地工作、生活。“但是我们管理层也是吃住在基地,我们修得有员工宿舍,都是标准间,条件不差,伙食也不错的。而且我们还采取师徒制,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随时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蔡世俊告诉记者,公司把学农业专业的学生都是当成宝的,并不是简单地搞技术,而是要培养管理人员甚至是领导型的人才,职业前景是广阔的,还是留不住他们。   那真的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吗?   也不尽然。   “去年暑假在鲁容公司实习,那段时间正是百香果成熟的季节,是最忙的时候,同学们都很勤奋,完整地完成了实习,30个学生没有人提前离开,这不就是在吃苦吗。”省农职院教务处处长黄家军认为,学生们不愿意务农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   从职业认识方面来说,农业季节性很强,春夏秋冬各有周期。但是学校的教学时间仍然是春秋开学、寒暑放假。安排学生的实训,又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学生实习的时候有可能正是农忙季节,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酷暑忙一整天,他们就会觉得太苦,就吓跑了。但也有可能实习的时候是农闲季节,学生们整天待在基地什么都不干,他们又会觉得很无聊没有意义,这样也留不住人。   从人生规划方面来说,报考农职院的学生,大多不是有强烈意愿来读这个专业的,他们并不懂得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意味着什么,也没思考过未来要做什么,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学生是懵懂的,而家长又普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务农,认为农业没有前途不如打工赚钱多。   “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改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改进劳动实训教育。”黄家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农业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们愿意到乡村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实现价值。而劳动实训教育,则要给孩子们一个周期性的轮回,让他们完整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订单式的培养——

去年实习后留在鲁容公司的项昌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开始我就是想待遇,觉得一个月块挺好的。干了大半年后,跟着师傅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看到我亲手种下的苗一天天长大,我就是想学习,学怎么让果子结得大结得甜,学怎么卖果子卖好价钱。现在我一个人管公司亩的基地,从育苗到种植到管护到销售我都了解了。我就在想,可以回老家关岭,就只种两三亩的果子或者黄瓜,我把它管精管好,哪怕面积小,一年也是有10多万的收入的。”   从想赚钱,到想学习,再到有目标,项昌江的思想转变,正是农业院校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键点。怎样让务农变得有吸引力?怎样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学校、企业、行业需要共同探索。   “职业教育要做好,离不开校企合作、离不开产教融合。这次我们与鲁容公司、天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就是想通过与生产一线的企业深入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让学校教学能够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为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省农职院农艺系党总支书记刘锡告诉记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学校将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加强合作的紧密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全省水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果树病虫害识别防治。

教学内容要紧跟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的理念和技术都是在一线生产中不断探索、突破、完善和发展的,以问题为导向,企业往往掌握着最新的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学校的教材必须紧跟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引入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才能避免教学内容滞后,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   实训实践要适应产业周期。寒暑假实习不适应农业生产周期,大三临近毕业才实训,学生们面对就业压力和各种各样的选择往往沉不下心。改变实训实践的时间周期,从入学时就让学生们介入企业的全产业链生产流程,根据产业的不同周期安排实习,让学生们先认识农业、再熟悉农业、最后热爱农业,才能留住他们。   学校培训要强化社会服务。除了学生之外,农村还有很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他们不能集中两三年时间在学校学习,但是经过集中的培训,仍然可以掌握技术,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当中。学校将用好高职扩招政策,采取送教下乡等方式,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最广阔的舞台——

今天的农民,早已不是过去广种薄收靠天收,只能维持温饱的职业。

李兴祥,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猕猴桃种植户。因为懂技术,尽管只种了8亩猕猴桃,李兴祥每年的收益却能达到30万,所以大家都叫他“李八亩”。

杨才貌,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樱桃种植户。因为管得好,他家13亩樱桃的商品果率达到70%,果子从来不愁卖,每年的收入不低于20万。   “只要懂技术、善管理,种水果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比在城里面打工强太多了。我想告诉年轻人,特别是这些学农的娃娃,回到农村好好搞农业,也可以买房买车的。”鲁容公司董事长、省水果产业协会会长付修力有一个美好的设想,他想打造“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的现代果园,公司把上万亩的果园分片划分给技术职工承包经营,职工的承包地就是他的试验田,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本增效,承包地的亩产值越高职工的收入也越高。   今天的农业,也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行业。

贵州满山的野生资源,能否选育出新品种,打造继玛瑙红樱桃、蜂糖李之后的爆款水果?山地地形的机械化生产,要怎么布局种植,要用哪种树形,可以推广哪些装备?倒春寒严重的贵州,花期避雨怎么做,怎样才能保花保果增产增收?娇气的水果,采后应该怎么贮藏和包装,才能尽量避免运输中的损伤,从而不断拓宽销售半径?电商物流、直播带货泛滥的当下,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才能更打动消费者?乡村采摘旅游如何丰富业态避免同质化……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的课题。品种选育、生产管理、采后储藏、加工营销、商贸物流、品牌建设,要研究的课题太多了。我想告诉我的学生们,农业是包罗万象的,是多姿多彩的,是富有创造性的,是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的。我希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潜心专研,成为不同领域的翘楚,成为我们的骄傲。”省农职院副院长马林说。

今天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最广阔的舞台。

厍东关玛瑙红种植基地。冯相清摄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万亩,全省有水果企业家、合作社家、加工企业31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产业需求人才,才能突破瓶颈、发展壮大。同时,人才也只有参与了产业发展,才能得到成长、实现价值。无论是一产的种植,还是二产的加工、三产的乡村旅游,都是年轻人大展身手的舞台。”省水果产业协会秘书长余江平告诉记者,协会今后还将持续做好服务工作,搭建校企科产教合作创新平台,为贵州水果产业发展助力,也期待更多有志青年从事水果产业,在这片广阔的舞台上,闪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方春英

编辑唐怒娇邓钺洁

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