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皮炎 http://m.39.net/pf/a_9133743.html
编者按:
近日,贵州省多地出现强对流灾害天气,在雷雨中局地出现较重雹灾,个别区县曾一度再现“冰河世界”。为有效遏制冰雹灾害,贵阳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全力以赴把脉冰雹,他们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夜人”。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石奎)5月9日傍晚到10日凌晨,贵阳市人影部门及时开展了炮箭次防雹作业。尽管作业,但息烽县、修文县等8个县域仍然出现降雹,目测最大冰雹直径为20毫米左右,最大降雹密度每平方米30粒。在为人工防雹减灾工作点赞的同时,也有人这样问:“打了那么多炮,冰雹还不是照样下,有用吗?”
对此,笔者采访了具有25年人工防雹经历、贵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席佐联。他肯定地说:不打炮,冰雹可能会下得更大,受灾更重!
5月9日傍晚,席佐联密切监视雷达回波移动方向,积极组织人影炮站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冰雹如同滚雪球
席佐联介绍,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主要产物,常常伴随雷电、大风、短时强降雨,最为常见的冰雹有玉米粒到汤圆大小。
冰雹的形成是在水汽充沛的对流云中,空气中的尘埃等凝结核在对流云中不断翻滚,吸食云中水汽进行增长,同时,受上升气流抬升,气温下降而凝结。小冰雹就会在云中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起冰雹重量的时候,冰雹就从高空掉落下来。
而人工防雹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向强对流云中输送大量的凝结核抢食水汽,导致冰雹失去长大所需的水汽。席佐联打了个比方:一个口渴的人喝一瓶矿泉水基本能解渴,若十个口渴的人来分同样一瓶水,还能解渴吗?人就好比凝结核,都去争这瓶“水”,结果是大家都解不了口渴。
然而,每当出现冰雹天气时,人影部门就会采取高炮+火箭的方式,发射装有碘化银的炮弹和火箭弹,以此增加云中的凝结核,相互争抢水汽,让小冰雹长不大或长成大冰雹的概率减少,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人工防雹要打“提前量”
“冰雹的形成到消亡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然而,人工防雹势必要打好提前量,若当小冰雹已长成大冰雹才进行干预,那么防雹减灾效果甚微。”席佐联说。
如何打好提前量?所谓提前量,实际就是在冰雹还没有生成或没有长大的时候,采取人为的方式对冰雹云进行干预。气象部门通常依托天气雷达判定冰雹云的强度、高度和移动方向、速度,若在理想条件下,提前对可能生成冰雹的对流云实施干预,大量增加凝结核,即使可能也会出现冰雹,但冰雹的“个头”就不会肆无忌惮地长大。“所以叫防雹,而不是直接消灭冰雹。”席佐联如是说。他认为,大冰雹就如同人生病一样,当人不舒服的时候就得看医生,将可能诱发的病情扼杀在萌芽状态,当人都病入膏肓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那只能是“死翘翘”,“妙手回春”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利用高炮和火箭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提还必须要具备一个重要条件——空域批复。
人影民兵在作业前,均必须先申请空域,只有空域批复后才方可作业,否则就算“下刀”也只能干瞪眼。贵阳市人影指挥中心通过冰雹预报,提前要求各作业站民兵在岗,做好作业前的一切准备。当雷达监测到冰雹云团后就会进入作业状态。
人工防雹需要联防联控
“雹打一条线”这是有据可循的。一片雷雨云团不是每一处都具有生成冰雹的潜质,冰雹往往是在强度最强的区域中生成,相对较弱的雷雨云在得到能量补充后同样也会形成冰雹云。这时冰雹云的走势取决于风向,而风向就如同高速路,并非县道拐来拐去。
实施人工防雹,就需要在冰雹路径带下的各炮站“前呼后应”,形成交叉火力进行干预,才有可能最大量削弱冰雹云的能量。若“各自为政”通常会给雷雨云团生成冰雹云团的机会。
至于打了炮还下冰雹,席佐联认为,一是冰雹云的能量充足所致。二是通过人工干预后,大量的小冰雹降落,所以很多时候,越打炮冰雹的密度或许会更大,但单颗冰雹的直径却不大,造成的灾害相比大冰雹要小得多。
5月9日夜间的冰雹天气,得益于上游地州的“火力全开”,各炮站之间“齐心协力”。总体而言,贵阳市的冰雹颗粒不大、密度相对较小。“若没有连续性作业,或作业量小,冰雹就不是‘胡豆’,很可能是‘鸡蛋’”。每年3到5月,是贵阳市一年中冰雹多发季节。全市各级人影队伍坚守岗位,依托雷达把脉冰雹的脾性,他们就像“守夜人”一样,秉承着别人下雨往家跑,自己却是往外冲的担当,积极开展作业降低雹灾损失,为农业生产、乡村振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