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山间秀溪萦环,银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优美传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声更富山水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九华山风景区方园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唐天宝年间(约公元-年),诗人李白偕友来到九子山。观其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佳句。九子山自此更名为九华山。方圆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肉身宝殿

神光岭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金乔觉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公元年,金乔觉圆寂,依浮屠之法,生殓缸内,葬于神光岭上。三年以后,僧徒围着殓缸造塔,又在宽阔的塔基上兴建殿字,殿顶与塔顶相接。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著名的肉身宝殿。由赵朴初题额“行愿无尽”、钱其琛题额“山门”。0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迄今依旧气魄非凡。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肉身宝殿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该处风景独秀,光彩异常。掩映于万木葱茏中的肉身宝殿,在殿南北两侧寺宇的拱卫之下,成万萼护苞群龙攫珠之势,益发显得古朴庄严、重辉异彩,历来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最精华最神圣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菩萨诞辰这天,更是人头攒动,香火鼎盛,守塔之香客溢于阶外。

天台寺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天台寺由三组民居式殿堂组成。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天台寺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八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下洞。进深4.2米,进寺门,过弥勒像后,一目了然,三进殿堂通连,宽敞、明亮、整齐。大殿(亦为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各种木质佛雕像悬满梁间,被香火熏得以铁铸一般。

百岁宫

百岁宫原名摘星庵。坐落海拔米高的插霄峰上,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这种形制在我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层层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屋顶是一个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顶。由大殿侧门可进入同一楼层的肉身殿,殿前有一天井,下建蓄水池,兼作取水灭火之用途;肉身殿后则为佛堂和僧舍。它的4个楼层内有巨岩横陈,有磐石镶嵌,岩石与建筑、建筑与山峰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百岁宫建于明代,清末民初屡次修葺、扩建。

九华街

九华街是一处平均海拔约米的山中盆地,四周青峰耸翠,环山如城。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为香客游人集散地。九华街开发历史悠久,早在东晋隆安年间(公元年),就有天竺名僧杯渡在芙蓉岭下创建茅庵,开创了九华山佛教活动先河。唐开元年间,新罗高僧金乔觉来到九华,当地士绅诸葛节等人为他在虎形山下起建寺院,获朝廷赐名“化城寺”,此为九华山开山祖师。金乔觉圆寂后应化为地藏菩萨,僧徒、居士们在神光岭上建起“肉身宝殿”,成为佛教信徒朝拜地藏菩萨的必到之地。有化城寺、放生池、无瑕肉身、慈明肉身、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肉身殿等景点多处。现九华山景区按五A级景区规划,对老九华街上不合理的建筑大量拆除,并且景区的管理部门已全部下迁到山下九华新区,为九华山景区的再次开发打下基础。

甘露寺

甘露寺在桑浦山狮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处面积近平方米的岩洞。据《海阳县志》称:该地“前为玉简书院,后改甘露寺”,“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该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寺中石刻可考,明万历四十八年()由潮州知府贾宝悌修造。甘露寺为一天然岩寺,寺在状如狮子巨口的石洞中,由山下拾级约三百六十余级方可抵达。寺门由三块巨石叠成一个“品”字,门额上“玉简书院”陈迹可辨,“甘露洞天”勒石犹存。佛寺的上盖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该石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为奇观。寺壁摩崖石刻有句赞道:“甘露禅寺缥缈云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寺中依石凿就弥勒佛坐像一尊,袒胸露背,大肚深脐,神态自如,造型优美,雕像高2.55米,宽4.15米。关于这尊佛像,当地民间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句传“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梅林湖在甘露寺西南约10公里处,相传古时梅林湖常沉米船,而甘露寺中石佛的脐眼却常出米以供客餐。后有贪心的憎人凿阔其脐,米遂不出。寺北有泉“秋冬不竭”,古称“甘露涌泉”。寺中有“万寿云宫”、“威灵宝嶂”、天竺源流”等摩崖石刻多处。昔时,甘露寺又称白云庵或万寿云庵。

化城寺

东晋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於《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迎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振奋。所谓城实乃佛祖点化而成。   化城寺位于九华街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娘娘塔”(关于娘娘塔还有两种有趣的传说)。和当年地藏放生的月牙池。寺殿前后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后进和藏经楼。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后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现在的化城寺,山门和藏经楼为16世纪所建,大雄宝殿和后厅为19世纪重建,寺内辟有九华山文物展览馆。

旃檀禅林

旃檀林全寺由四座厅堂式居室和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而成。东为僧房和寮房,敞厅堂,三层楼阁,有内落水小天井。西为云水堂,敞厅四开间,二层楼,小天井。僧房和云水堂之间为前厅,内有板壁隔成弥勒殿韦驮殿,进深20.5米,殿两侧是两层楼阁,韦驮殿前二个小雕像,一个是济颠和尚,一手拿着薄如纸的小酒盅,另一手摇着破芭蕉儿,笑盈盈,喜哈哈,手舞足蹈,似酒醉归来,逍遥自在。另一个是疯僧,赤足,手挥佛尘,左肋下夹着一把扫帚。据说,这是南宋风波和尚,他疾恶如仇,痛恨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一心想扫灭秦贼,拿着扫把,只要是人群集聚之地,即使很清洁,他也挥动扫帚地,说是“扫秦”(意扫清),激发人们共同除奸,韦驮殿里,韦驮身着铠甲,手扶金刚杵,面对大雄宝殿佛像而立。

地藏王圣像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公认的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风景区北麓柯村,规划保护面积公顷,分为地藏菩萨铜像、内外明堂广场、佛文化展示中心、佛学院、普济院、小西天景区等部分。园内还有高品位的夜游项目、佛教音乐,等等。佛教音乐使游客游览大愿文化园时,不仅受到巨大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感受到强烈的听觉震撼和心灵洗礼。大愿文化园——地藏王圣像景区,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

祗园寺

祗园寺,以其建筑结构曲折婉转而著称。步入寺门是灵官殿,过一小庭院,一方形重檐殿堂是天王殿,从殿后小院上石阶十余步。便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殿内宝气凝聚,煜然炫灿。高约30米,莲花台上端坐着三尊十多米高的敷金大佛,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三尊大佛背面,矗立着门米高的“海岛”佛像群,有一组彩塑的佛像故事,有“观音斗鳌鱼”等,造型生动。从大殿对面的回廊前进,有法堂、斋堂、方丈寮、衣钵寮、大寮、小寮,楼下有禅堂、新戒堂等殿堂。寺内有铜质大锅一口,名“千僧锅”。年开办“五百罗汉期”的授戒法会,就用它煮饭,供应千人的斋饭,由此可见祗园寺规模之大。殿后为僧人起居的各种家房和附属建筑。九华山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该寺建筑面积平方米,殿宇层层叠叠,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佛像和千僧灶等文物保存完好。

龙池飞瀑

位于山前景区,盘山公路途中,地势奇险,悬崖峭壁。缘公路而下之石板道,盘旋曲折,景奇而路夷。龙溪切断雄峙的两山,经五龙湾从梯状峡谷涌出,高差数十米,气势雄伟,云蒸雾散,宏音震耳。龙池位于甘露寺东南、龙池庵东北的峡谷间。为千尺泉、九华溪汇合处,因龙溪而得名。民间传说:“池深莫测,四时不竭,为神龙所居。”龙池潜匿万丈深渊,但闻水声,不见谷地。龙溪冲开峭壁,从梯状峡谷口涌出,若离弦之箭,万翎齐发,急湍而下,撞击到龙池垒架的磐石上,激流倒旋,雪浪翻滚,声如洪钟。瀑布之下的龙潭,激流撞石,玉蹦珠跳,近观之细雨空蒙,阳光透射悬浮的水霰,潭面上空幻出一道迷人的彩虹,仿佛置身与仙境。常有云雾升腾,酿成云海。唐诗僧应物有诗赞曰:“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滑溜野云间。渐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九子岩景区

九子岩景区位于九华后山,有青云庵、九莲茅蓬、蕴空茅蓬、定西茅蓬等大小寺庙10余座,双溪寺背山依水,两股清溪环抱。寺前梨园,花开似雪;寺后层恋叠翠,峭壁倚天。垂云涧似蛟龙伸腰展背,从十里高的云谷中奔腾出山,吼声如雷。涧口长米的梯形悬崖上,有瀑飞跌,辗转七折,如七匹白练垂空飘舞;由涧口缘石板道上行,斗鸡石、三斧石、象鼻石、“龟兔赛跑”等巧石扑面而来。这一带洞穴之中、峭壁之上,是猴群经常出没的所在。至山顶九子寺,有唐叠石古塔,屹立山门。清溪抱寺流过,竹木荫翳蔽天。寺后的九子岩,高托巨石,回环向背,状若九子团聚。岩东北为盆地谷口,山泉汇集成涧,东注而下,泉敲陡壁,滴沥澄鲜,形成“九子泉声”一大名景。

小天台

位于肉身宝殿西南。年比丘尼妙量募建,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禅林。寺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前有附坡,以石垒成平台,故名“小天台”。小天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西北山峦起伏,烟霞飘渺;九闵公路从山腰穿行,车流不息。傍晚夕阳红遍,霞光万道,是观赏青山夕阳照好去处。

观音峰

观音峰,寺名圆通庵。因寺临峰而建,久而久之,峰名便取代了寺名。寺庵造在万丈峭壁之上,建筑奇特,工程艰巨,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建造的“妙高台”。圆通庵殿宇两层,前殿上下6间,后殿楼阁十余间。后殿南有小院,一条山石小路婉蜒通向涧底,为僧人汲水之径。两殿之间有一小巷相通,从巷道小门俯视,下临万仞深渊,十分陡险。门前,一奇石耸出峰端,酷似佛寺塑绘的“白衣观音”形象。长袍、宽袖大领,风帽披至肩头,左肘微曲,襟袍使两足不露于外,轮廓很清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上,又似“水月观音”。尤其是在晚霞放彩时,夕阳残照里,显得愈加绚丽多彩。这便是九华奇景之一的观音岩。观音岩下,石峰如柱,古松挺秀。其间有一“观音洞”,又名、“圆通古佛洞”,相传为“神仙栖止”之处。此外还有“太极洞”、“犀牛望月”等胜景。

狮子峰景区

位于九华山东北。周围有五指峰、九子峰、独秀峰等,峰形若雄师横卧。峰西峭崖悬空,峰东麓明代建有狮子庵、飞龙洞。周边群峰并耸,山峦怪石奇异,是九华山一处风光旖旎的高山景区。

月身宝殿

月身宝殿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伟,顶覆铁瓦,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重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有七级木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塔两侧有十王立像拱持,据《安徽通志》载,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卓锡九华,居于南台(今神光岭),唐贞元十年九十九岁圆寂,颜面如生,佛徒信为菩萨化身,遂建塔纪念。塔、殿屡经废兴,现塔为清同治年间(-)重建。该寺为全国重点寺院,九华山精华所在。无数名人题字,包括当代领袖江总书记也曾留下墨宝。

凤凰松

每当旭日东升、晨雾初开,或者夕阳西坠、晚霞流金时分,凤凰松越发育翠欲滴、色彩鲜明;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将它誉为“天下第一松”。由凤凰松往阂园方向步行,尼庵、古庙一座连一座,小巧玲珑,或古色古香,或殿字辉煌。大致有胜鬓精舍、莲花庵、大慈庵、光明茅蓬、祗园精舍、大愿茅蓬、静修茅蓬、慈修庵、慧居寺下院、九华莲社等。传说在远古的一片平原上,住着一户一老九子八十九孙的人家。一天,女巫、海魔王征战九兄弟,企图吞没平原。这被北斗七星在云缝中看到,于是就手持星光杖,前来助战。霎时,雷鸣电闪,两怪粉身碎骨,99座山峰耸入云端,变成了名叫九子山的宝山。九子山长满了金钱树。唐开元年间,金乔觉在该山苦修时,还常从金钱树上摘下一串串金钱,修建庙宇,庙宇建成后,香火甲于天下。在一个鳌鱼张嘴的大旱之年,蓬莱岛上飞来一只金凤凰,每天为金钱树浇水,给朝山的香客送茶。一天凌晨,金风凰起飞担水时,赶上佛祖布经法坛,金凤凰被佛光照及,留下了展翅腾飞的永恒雄姿。九华山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相传该水就是金凤凰从蓬莱岛挑来浇金钱树的仙水。“凤凰古松”主干略微扁平,高三米处枝干分成三股,中间枝干曲形向上,如凤凰翘首;一股微曲平缓下伸,似凤尾下摆;一股斜伸微翘,分两翼、似彩凤展翅。相传此松已阅世一千四百余载,为南北朝时期的神僧杯渡所植。

天台峰

又称天台正顶。海拔米,在九华山的九十九峰之中仅低于十王峰、七贤峰。因其峰顶有万佛寺、捧日亭,沿途寺庙多,风景好,游人和香客都尊它为九华之首。“不上天台,等于没来”,凡是上了九华街的人总想攀登天台峰,以偿登峰造极、目尽万里的心愿。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这里也是游客游九华必到之处。至寺前回首一看,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因骄立如屏,故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岗,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石”。传说九华是“活的龙脉”,青龙即居此高处,这颗“龙珠”,则是它戏耍的宝物。十王峰迎面而来,谓之“十王朝地藏”。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内。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4个大字。

古拜经台

在天台峰下,距观音峰约2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该寺始建于唐,经历代修建,现在面积平方米。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金地藏“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古拜经台的主要景点有“仙人击鼓”“大鹏听经”“金龟朝北斗”“地藏真迹大脚印”“蜡烛峰”,当阵雨初歇时还可以观赏到云海,虚虚实实,佛乐声声,恍如仙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