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开悟王阳明的圣人之道

龙场,古名龙场驿,现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五百年前,王守仁被贬至龙场,贵州的这个小镇,是他一年来跋山涉水的终点,也将是他一生波澜壮阔的起点。

冷雨凄风,饥寒交迫,阳明先生首先还是想到的是国家,正德年间,皇帝明武宗不理朝政,宠信宦官,大权旁落,当时有八个太监掌握了巨大的权势,被称为“八虎”。年轻的王守仁看不惯这一切,上疏直谏,得罪了太监刘瑾,被下诏狱,乃至流放,可他并不后悔。

在龙场这个偏远小镇,他不再有政坛新星的光环,也没有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体验不到诗歌唱和的浪漫,甚至连生命也无法得到保障。阳明先生的命运坠进了低谷,他愤懑,他不解,他向上天发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是啊,如果圣人落到这个境地,会有什么作为呢?

王守仁又想起了自己,幼时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认为是“读书登第尔。”当时十二岁的阳明先生反对:“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他说出这句话后,就一直在为做圣人而努力,刻苦学习,骑、射、兵法,日趋精通。终于明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至此,王守仁开始了一条朝向圣人的漫漫求索路。

在贵州龙场,荒郊野外的驿站旁,阳明先生每日都在思索圣人之道,一天、两天、三天,不知过了多久,在一个清朗的月夜,一道惊雷闪过,阳明先生突然大彻大悟,从石墩上坐了起来,一声长啸,明史记载:“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大家都被他的梦话惊醒了。

这句话照亮山河万朵,划过历史的长夜,成为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大意是说,我现在才知道圣人之道,其实都是要求自我和内在,以前想从事物中追求真理的人都大错特错呀。原来,天理不在外面,就在我们心中!

孔孟以降,多少大儒苦苦追寻,始终无法参透的那个道,呈现在阳明先生面前。地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处境艰难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阳明先生顿悟心学知道,提出了心学的奠基思想:“心即理,心外无物!”标志着心学创立的开始。开启了我国年来思想史上最大的变革,史称:龙场悟道。

当时的皇帝明穆宗下旨召回他留任兵部,王阳明也不负众望,平定叛乱,肃清贼寇,皇帝赞他是“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王阳明无疑是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他的心学博大精微,又简明扼要,具有鲜明的开创性和内在的革命性。“我心光明,亦复何言”。心学的出现,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思想家和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皆沉醉于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