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布贵阳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613578.html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贵阳贵安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关键五年。中共贵阳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十三五”时期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三五”时期,是贵阳贵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两次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连续两年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对贵安新区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阳贵安发展,出台《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作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贵阳贵安赋予了历史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强力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大踏步前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体经济提质扩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年地区生产总值在省会城市中年均增速位居第1,实现赶超进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率先在全省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先后助推全省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作出省会贡献;大数据发展落地生根,建成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成为国家互联网重要枢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和培育一批本地优强企业,大数据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国际开放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贵阳贵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六网会战”快速推进,“一河百山千园”的自然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文化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贵州精神不断彰显,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等传承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就业难、上学难、上好学难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回顾“十三五”时期走过的极不平常的历程,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研究提出并坚定实施落实中央精神、贯彻省委要求、顺应时代大势、符合发展实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之路。我们只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瞄准目标愿景、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扎实苦干,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新发展阶段贵阳贵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今后五年,是我们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推进区域经济布局重塑、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有利于贵阳贵安充分发挥战略回旋空间优势,主动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城市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催生新的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贵阳贵安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打造西部地区重要陆地港口和重要进出口货物集拼、分拨及中转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价值,发展位势将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安八条”、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等重大政策交汇叠加,将全面释放政策红利、拓展发展空间、集聚发展要素、激发动力活力,有利于贵阳贵安加快做大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展支撑将更加有力。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贵阳贵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经济体量偏小、实体经济不强、辐射带动力偏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仍有差距;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开放型经济规模较小,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改革开放创新的水平仍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金融、环境、安全、社会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市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仍有差距。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趋势新任务,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抓机遇、砥砺前行,不断开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三)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贵阳贵安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政治更加清明的贵阳贵安。建成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形成,建成更高水平平安贵阳贵安、法治贵阳贵安,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达到东部发达地区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实现协调发展,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全面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贵阳贵安,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主攻方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加快推进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创新型中心城市、内陆开放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建设,全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为全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上下功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高水平开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广泛汇聚资源要素,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展贵阳贵安,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城市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政治定力、战略定力、路径定力,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强力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干到底,奋力谱写新时代贵阳贵安发展新篇章。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省委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贵阳贵安协同融合发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六个新突破”的工作要求,充分考虑贵阳贵安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支撑条件,今后五年,我们要实现“一个新提升”、迈上“五个新台阶”。   ——省会城市首位度实现新提升。经济实力、创新动能、集聚能力、文化引领、民生保障等在全省的首位度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逐步提升,常住人口逐年增长,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增速高于全省,“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基本实现,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占比明显提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主要创新指标在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持续示范引领,“中国数谷”建设取得新成效。   ——内陆开放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功能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核心区加快建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主要河流全流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基本实现,森林质量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城市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功创建一批“三感社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加快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全力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   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为契机,推动城市空间再拓展、板块功能再优化、发展能级再提升,切实增强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一)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快构建“城市中轴贯通、东西两翼协同、南北双向拓展、组团分步推进”城市发展格局。依托数博大道城市中轴建设,沿线布局智慧都市、生态公园、科技创新等功能板块,打造北部数字经济走廊、中部都市经济走廊、南部科创经济走廊。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完善贵安新区功能配套,打造花溪大学城、马场科技新城、贵安生态新城、“久安—石板—麦坪”片区等城市功能板块,建设面向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启动东部产业新区开发建设,推进航空港经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保区、乌当区等区域一体发展,着力打造引领全省对外开放门户。加快城市南延北拓,推动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城市资源沿数博大道向贵安新区流动,推进观山湖区、白云区、修文县、高新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推进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花溪区等地的城市组团因地制宜地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着力构建空间疏密有度、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形态。   (二)全力做大经济规模。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重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实施“千百十”行动,坚持市级和贵安新区主攻千亿级产业,区(市、县、开发区)主攻百亿级产业,产业园区主攻十亿级产业,分层次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保区、航空港经济区、贵安综保区和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加快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园、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轻工纺织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加大产业用地收储力度,推进以标准厂房为重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新产业园区土地出让、人才引进、市场化运营等机制,提升园区土地产出率,提高园区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三)形成合理人口规模。坚持生态环境吸引人、产业发展聚集人、配套服务留住人,加快做大城市人口规模,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人口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以发展产业、改善公共服务为重点,打造吸引人口集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外来人口向城市功能新板块就业迁移、农村转移人口向县城、特色小(城)镇和产业小镇集中。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贵安聚集,高端产业向贵安布局,着力将贵安新区打造为可承载百万级常住人口的战略平台。加大引人聚才力度,实施青年人才引进和大学生留城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落实落细市区户口迁入规定。加快构建“二孩”政策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与生育相关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   (四)提升要素集聚能力。聚力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加快推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发展优势。强化资源配置功能,发挥金融业引导资源配置的工具和枢纽作用,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在贵阳贵安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设西部绿色金融中心,推动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加工物流、离岸服务外包等涉外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大数据应用场景开拓创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联动发展,打造技术汇聚区和技术输出区,探索建立离岸孵化创新基地。强化中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总部经济,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着力构建“航空+铁路+水路+公路”多位一体的对外交通快速网,推动“借港出海”、“借道出山”,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着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陆地港口和重要进出口货物集拼、分拨及中转中心,提升资源要素流通效率。   (五)构建服务全省发展格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提升贵阳贵安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黔中城市群加速崛起,为全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省会力量”、彰显“省会担当”。围绕全面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整体协同性,深入研究推动黔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推动全省加快形成以贵阳贵安为龙头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贵阳贵安大市场带动优势,加快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着力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建设,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培育区域合作竞争新优势。   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全力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以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为路径,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一)加快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加快发展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智能终端等产品及配套产业。依托装备制造业基础,加快提升汽车整车产能和零部件配套能力,构建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装备为主导,以能矿机械、工程机械为补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抓住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发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做专、做精、做深特色食品、纺织服装、健康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更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伸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推动磷化工产品提质创新,推进橡胶产业创新发展,重塑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氢能、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和航空航天合金、汽车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全面配套和融合发展,培育科技咨询、创业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机构,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着力优化工业布局。坚持市场化导向、产业化目标,支持各区(市、县、开发区)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实际,确定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力打造最优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竞争力。贵安新区、高新开发区、云岩区、南明区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港经济区、观山湖区、修文县围绕打造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围绕打造中高端消费品制造和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优先发展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清镇市、息烽县、开阳县围绕建设千亿级铝及铝加工和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优先发展铝、磷新材料产业。   (三)加快发展中高端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打造“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城市品牌。以“百场千店万铺”建设为抓手振兴商贸业,不断丰富中高端消费供给,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发展和有序改造一批区域消费商圈、商业步行街、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一批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新建改造一批中高端卖场,推进社区商业便民中心、多功能农村商贸中心全覆盖。稳定提升汽车和住房等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信用消费政策和带薪休假制度,发展节日经济,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依托自然风光、森林温泉和历史人文资源,打好“生态牌”、“山地牌”、“文化牌”,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加快推动各类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建设贵阳旅游公路环线,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山地旅游目的地。丰富康养医养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引进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长性好的康养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气候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打造治疗有效、环境清新、食物环保、服务温馨的康养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扎实抓好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加快形成“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积极拓展旅游酒店、特色高端民宿、旅行社、旅游车队、旅游商品等产业链,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不断提升贵阳贵安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手抓”,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推进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加强与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对接合作,推动更多区域总部、研发基地、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分支机构等落户。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支持民营企业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优化重组,着力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落实好土地、财税、金融、科技等创新政策,对领军型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小微企业精准施策,支持本土企业开拓省内市场,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成长性新兴企业,培育一批企业上市,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贵商回乡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精通企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推动“中国数谷”建设   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数据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聚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应用、标准、法规、安全“五大发展体系”,继续推进大数据先行先试,奋力实现数字经济“六个重大突破”。   (一)加快发展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深挖大数据潜力,以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为契机,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加速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枢纽节点,推进区域算力协同,打造千亿级投资规模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大力构建服务器及配套产业生态,加快发展高端集成电路、自主可控金融一体机等重点项目,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国产数据库、主权区块链、公路物流智能服务、大数据医疗健康服务等重点项目,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等新业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持续激发信息消费市场活力。   (二)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全面赋能实体经济。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场景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大数据与农业、金融、物流、旅游、商贸、建筑等行业深度融合,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继续以数博大道为重点,探索城市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初步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底座。持续推进“数智贵阳贵安”建设,提升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能力水平。在市场监管、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深化公共数据创新应用,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城市建设。   (三)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以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为统揽,探索大数据领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区域协同发展实践,为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积累经验、做好探索。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二期),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网络靶标。建立常态化实战攻防演练机制,拓展攻防演练“服务半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远程检测模式和跨区域数据安全联动机制,提升区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水平。全力推动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广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贵阳“试验田”实践经验。   (四)探索数据价值化实现路径。抢抓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战略机遇,重组提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争取贵阳贵安纳入国家数据要素市场战略核心节点布局。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等各类数据汇聚。探索以“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拥”为核心的数据可信流通与确权定价解决方案,初步构建包括数据、算力和算法等的新型要素流通体系。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速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和资本化转变升级。   (五)打造大数据创新策源地。深化大数据理论、法规、标准、技术创新,巩固大数据发展成果,抢占大数据创新制高点。深入推进“数典工程”建设,加速推动大数据知识服务全球共享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大数据地方立法探索实践。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优势,提升大数据标准制定话语权。推动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转型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化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合作,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落地。   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显著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用法律法规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入实施“六网”会战,推动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等成网配套,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智慧水务、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升重点区域市政老旧管网,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加快构建“一轴五环九横十纵”的城市骨干路网,推动多能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打造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形成绿色、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重点推进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5G等建设,谋划建设“城市直联”骨干网络。实施提升城镇品质“十大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六个城区为重点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有序推进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撤县(市)设市辖区,科学布局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小镇,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三)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进规划建设管理一体贯通,着力塑造整洁、干净、文明、有序的城市新形象。注重城市设计,在街区打造、商圈建设、宜居生活场景等方面彰显地域特色文化元素,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坚持综合施策,大力整治城市主干道、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的“脏乱差”现象,有效解决违法建筑、高空坠物等难题顽症,采取停车综合治理、打通“断头路”等举措着力整治交通拥堵。深化“三感社区”创建,实施“十大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区。   (四)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完善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等体系,全面提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恢复能力。坚持多源供水、全网互通、立足当前、前瞻谋划,建设中小型水库,推进水源应急和替代工程,推动各供水区域互联互通,做好区域水资源配置,确保用水安全、稳定、优质。坚持静态达标、动态略余,强化政府储备、鼓励商业储备、倡导家庭储备,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粮食储备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储备粮食轮换能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开展天然气直供试点,加快发展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申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和国家数字能源基地。深化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应用,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的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应急基础设施。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坚持和完善省内帮扶协作、社会帮扶等机制,持续增强已脱贫人口发展内生动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加强对脱贫村、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监测预警,完善“防贫保险+社会救助”双重防贫机制,确保不返贫和不发生新的贫困。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深入实施“共筑行动”,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主要农产品保障为底线,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坝区为重点,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建设,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强化农业发展交通保障,依托高速公路连接线、国省道建设,建成一批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带动乡镇资源开发、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强蔬菜、畜禽、水果、中药材、茶叶、奶业等精品产业,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强化产销对接攻坚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进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建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三)大力实施乡村建设。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完善乡村水、电、路、气、讯、房、教育、医疗及农村“三留守”等“8+1”体系建设。按照“机制要创新、品质要提升、特色要鲜明、设施要齐全、产业要壮大、环境要优美”要求,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加大新乡贤示范引领,推动实施干部驻乡、市民下乡、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五乡”工程,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打造一支引得来、稳得住、有舞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传统优秀乡土文化,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爽爽贵阳”。   (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建设,加快构建“一核三廊四带、两湖九河千园”自然生态新格局。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开展水土流失、石漠化、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生态、耕地保护等工程,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持续增强生态涵养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强外来物种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巩固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打响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污染治理、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空气环境质量监管。推进河、湖、库水质提升治理及生态修复,加强以南明河为重点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市再生水厂“建管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雨污分流系统,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提高工业固废利用水平,深入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提高磷石膏消纳能力。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系统,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实施垃圾填埋场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开展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研究,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降低碳排放强度。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发展环保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新型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绿色包装、绿色出行,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实施节水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园林绿地、城市道路、建筑小区等建设,强化蓄水、渗水、排水功能,提升城市防洪防涝消污减灾等综合能力。   (四)建立健全现代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制度。健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监督管理制度。巩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提升市域生态环境管理、执法和监测能力。扩大生态文明参与面,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行动,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一)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紧扣产业技术方向和技术需求,系统布局谋划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突破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亟需的关键技术,开展主权区块链、国产数据库等科技重大专项。围绕战略性、方向性技术创新,健全“产业技术目标牵引、重大科研项目带动”的科技组织模式,优化科技计划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开展区(市、县、开发区)创新能力评估,强化科技创新优势力量和资源整合,推动特色技术领域科研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产业支撑创新、创新引领产业。   (二)全面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发掘硬科技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强共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国家级研发平台培育,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平台的创新要素整合功能,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领军型科技企业、高层次研发平台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领衔技术研发,鼓励参与国家级科研任务,构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接续支持机制,吸引一批国家科技项目开展延展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大大院名校引进力度,以市属高等院校全面提档升级为契机,推动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保障共性基础技术源头供给。   (三)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围绕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内容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估服务机构,鼓励围绕产业化目标、基于市场化原则开展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活力,涌现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积极融入“科创中国”平台,打造“筑创荟”等创新创业活动品牌。   (四)努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突出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把属地责任、领导责任和管理服务职能落到实处,构建不拘一格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推动人才集聚。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大格局。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分行业领域培养和引进重点人才,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知识更新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方式,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更贴心、更具吸引力、更与时俱进的人才政策措施,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个性化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   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   (一)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循环畅通高效、产销协同并进。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壮大中高端消费市场,扩大优质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回流,引导省内外游客就地消费,吸引周边城市消费者来筑消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全面提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升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升投资效益。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等领域建设投资力度,提高产业投资规模,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标准建设投资项目库,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机制,提升企业开办速度,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坚持把招商引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招商,推动招商视野全链条、服务全周期、方式立体化。   (三)加快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广自贸区改革成功经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对外开放高能级平台,推进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和政策优势,推动外资、外贸、外经企业向开放平台集聚。持续增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活动影响力。全面构建立体化口岸系统,扩容增效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促进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周边省会和东部沿海城市贸易往来,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边国家,以及和贵阳贵安资源优势互补城市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智库、媒体、学校、民间组织加强对外合作。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广“容缺审批”。强化政府诚信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平台建设,加强诚信贵阳贵安建设。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畅通政商沟通渠道,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推进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   (五)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层次改革。突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制度成果。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慎推进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三块地”改革,有序实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   十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   (一)夯实主流舆论工作基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推动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决策参考三位一体、协同发力,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深入推进“走、转、改”,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建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水平。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完善全市融媒体中心联动体系,深化市属媒体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大力加强市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贵阳学习平台、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建设。着力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抓出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特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探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新兴社会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推动文明行为立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打造好“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倡导节约健康饮食文化。持续涵养社会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文化选题出版工作,加强本土文艺阵地建设,强化精品创作激励引导机制。积极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科技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运行模式。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阳段建设。深化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建好新型特色智库。发挥好孔学堂作用。   (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系统协调的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商贸、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十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民生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实现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挖掘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等创造更多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扶持工程,落实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群众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扩大参保覆盖面,促进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实现应保尽保。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推进医疗互助、商业医疗保险、慈善捐赠等共同发展,引导各类人员参加失业、工伤等保险,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提升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水平,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中低收入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三)推进教育现代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学前教育“扩容”、基础教育“做优”、职业教育“建强”、高等教育“办特”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普及、职业教育优质融合,稳步推进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幼儿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建设贵州数字科技大学、公办本科层次康养职业大学,建成一批特色学科专业(群),培育一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群)。大力引进省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完善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加快健康贵阳贵安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优质提效,改善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推进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增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支持社会办医,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教融合、体旅融合,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生育服务体系,加快托育事业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发展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增加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供给,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短板,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健全基层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多主体、多路径、多形式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阳贵安   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   (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跨部门会商、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危机管控等专项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体系,强化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物资、技术、装备等方面保障能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筑牢重点领域安全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质量建设市疾控中心,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管理,加强重大疫情的预警监测与处置能力。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健全追溯机制。加强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领域监测预警,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和人工影响天气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超大型社区和老旧小区社会治理机制,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纵深推进“两严一降”升级版建设。强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深化“一网统管”城市智慧管理模式,加快形成全流程数据收集、处置和研判体系。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贵阳贵安,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立改废释并举,聚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强化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衔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委决策和监督,健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树立更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筑固工程”,坚持抓根本、抓标准、抓统筹,分类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医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建立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长效机制,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积极为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省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示范区,深化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推广城市建设,建立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知情明政制度,鼓励和支持广大统战成员在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支持在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廉政风险源头管控和廉政教育,从严从实执行党规党纪,强化党规党纪刚性约束,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长效机制,构建党内政治监督完整体系。   (四)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健全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贵阳贵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顽强奋斗,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奋力谱写新时代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不懈奋斗!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编辑韦一茜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