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偏关长城
大同得胜堡
右玉杀虎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城,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荣辱,它既是卓越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华夏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西境内的古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宏伟博大的版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要战略地位
从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山西境内的长城总长度累计多公里,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三家分晋之后。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多公里,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前后共修筑了年。明王朝,将北方长城划为九个防守区域,史称“九镇”。其中,山西境内赫赫有名的当属太原镇和大同镇,并称为“九边重镇”。由此可见,山西地域位置在当时是何等的重要。历经余载战争和自然血雨腥风的过度磨砺,仍然高耸屹立,成为三晋大地上壮美感人的视觉史诗。
山西长城,或腾跃于五台山崇山峻岭,或匍匐在荷叶坪高山草甸,或隐伏于管涔山茫茫林海,或伴着麦浪徜徉于黄河岸畔、黄土高坡,或迎着朔风疾驰过关城隘口、军镇堡寨。
内长城从偏关县柏杨岭堡起始,向西一路串起偏头、宁武、雁门、平型四大名关,在五台山东大门——龙泉关前翻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俯仰间仿佛回到千年前“三关平行势逶迤,落日连城鼓角多”的宋辽对峙。
外长城从陕西府谷县跨过黄河进入山西,一路北上至老牛湾折而东行,串联起右玉、左云、大同、阳高、天镇五大军镇。沉吟间尽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家国情怀。
深厚文化内涵
山西长城是壮丽的、秀美的,无论从修筑形制,还是从历史地位、文化内涵,在全国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山西长城体现了远古先民和当时军事家非凡的聪明才智。沿线除建有众多重要关隘外,还有各类屯兵的营堡以及众多的敌台、马面、烽墩等配套军事设施。境内的关隘口子多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咽喉要道、军事要塞。烽火台主要用于传递军情信息,就有古代“昼点狼烟”“夜举火堆”的习惯。
行走在山西长城上,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胡服骑射创建云中城的赵武灵王,白登兵败开启和亲历史的汉高祖刘邦,雁门道上出塞、归汉的王昭君与蔡文姬,跃马扬鞭北击匈奴的李牧、李广、卫青、霍去病,融合胡汉奠基隋唐盛世的魏孝文帝,高唱《敕勒歌》鼓舞军心的北齐大将斛律金,开宗立派救度苍生的慧远、昙鸾、窥基,吞并燕云十六州开创大辽帝国的耶律阿保机,誓死奋战守卫三关的杨家将,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元好问,诗书医画冠绝一时的傅青主,十里銮仪朝圣五台的康熙乾隆……
长城和长城上的古代关隘,曾割断了民族之间的战争,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作为战争的遗迹,山西长城已变成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珍贵实物。
古今纵观,长城就像一座座内容庞大的建筑博物馆,一座座关隘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建雕塑样本。长城博览在山西,无论从建制、样式、规模及地理位置来看,都充满着一种不屈与不羁的阳刚之美。那一份历久弥新而又内涵丰富的至简至洁的建筑美感,需要我们无数次的走进关隘,触摸长城,触摸真实的历史,触摸那一段段我们想要探究和了解的岁月……
大同重镇存遗丰厚
大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同自古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千米。
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
雄奇忻州威震三关
忻州,扼“晋阳北路门户”,险关要塞,商贾往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作为防御性质的古代军事建筑,忻州长城分布区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据记载,14个县(市、区)中13个有长城。
忻州长城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忻州长城的修筑总长度约为多公里,有战国赵国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据考察,忻州境内现存较完好的早期长城共有.公里,明长城有.公里,共计.公里。著名的“外三关”金雁门、铜偏关、铁宁武,即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之地,在战略防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意义和重要地位。
朔州古风塞外诗情
朔州位于山西西北部黄土高原,北接大漠,南扼雁门、宁武、偏头三关,西望黄河,东接恒山,外长城阻其北,内长城护其南,桑干河、沧头河贯穿其间,山川布列,层峦峻冈,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农耕民族北上的冲突地带,亦为民族融合、和谐共处之地。
朔州内外长城修筑历史悠久,远至战国时期,近到明代,历经余年。由于时代久远,遗存到今天的主要为明长城。右玉县、平鲁区境内明代外长城长约公里,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境内明代内长城长约公里,内外长城共计余公里。长城线上每隔米-米筑有墙台或敌楼,内侧附近建屯军城堡,常驻守军,平时屯田,应急出征。明代外长城属大同镇防守,内长城属山西镇(亦称太原镇)防守,两镇一前一后构成防御边塞的两道铜墙铁壁,为护卫京师、屏蔽三晋的战略要地。
魅力阳泉京畿要塞
阳泉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巍巍狮脑山,滚滚洮河水,山西东大门的险要位置,曾经被英勇善战的平阳公主镇守,所以提起阳泉,首先想到的是“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而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的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有“小八达岭之风韵”的赞誉。古时的险关要塞逐渐淡忘在历史的车轮中,矗立在狮脑山主峰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将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作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在共和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王少斐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雁门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城,历经沧桑变化,早已不仅是一砖一瓦、一楼一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华夏文明的符号。
山西保留了战国到明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它们见证了历史上匈奴、鲜卑、党项、沙陀等多个民族与华夏族逐渐融合的过程,是山西作为民族熔炉的历史象征和文化地标,它既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也是华夏文明的载体,是山西厚重文化底蕴的象征。
山西古长城纵贯全省,8市39县区共有处长城遗存,总长.23千米,建造时间几乎跨越中国古代历史,主要涉及战国、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隋、五代和明代等时期,年代跨度大而全。
按照空间分布,山西古长城可分为内外长城两条主线。外长城地势较为平坦,现存遗址以石基、土墙、土垄为主;内长城地势较陡,以险、奇、峻著称。
山西长城板块主体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及忻州市北部,关联区包括阳泉、晋中、吕梁、长治、晋城等部分区域。山西古长城的各类古建遗存等物质文化载体非常丰富,但目前成型的长城景区非常少。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几处较为成熟的长城景区,领略它们的雄浑与博大。
大同现存明代古长城最多
大同自古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
据大同市旅发委工作人员介绍,大同古长城主要分布于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7个县区。大同的长城所跨朝代较多,现存最多的主要是明代长城。大同作为当时拱卫京都的屏障,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如今的大同市居于内外长城之间,南部和北部、西部的行政区划线大部分以长城为界。
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167米,共有长城烽火台、古堡等处。年8月18日,大同长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壁画、雕刻、碑文等与长城有直接关系的文物超过处。大同古长城遗址众多,其中最华美的部分当数天镇县新平堡的玉皇阁镇边楼以及修在海拔米山顶上的桦门堡,阳高县墩台密布的长城乡,新荣区拱卫北魏皇陵的方山长城和得胜堡等边墙五堡,左云摩天岭两个制高点之间的宁鲁楼,灵丘牛帮口的内长城等。
忻州长城分布之广堪称迷宫
忻州是我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纵横交错,堪称长城的迷宫。据记载,忻州14个县(市、区)中有13个有长城。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有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朝,总长度多公里。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明长城有.公里,分布在8个县(市)19个乡(镇),有古堡93个,烽堠个。
忻州长城无论是修筑形制,还是历史地位、文化内涵,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
代县白草口长城,坐落于陡峭的山崖上,雄伟险要,垛口错落有致,蜿蜒向上,堪与北京箭扣长城比美;偏头关长林堡附近的长城,曲折蜿蜒,高大雄伟,是全国最漂亮的夯土长城;河曲、偏关境内的黄河边是长城离开大海之后第一次与黄河拥抱并行之处;岢岚县王家岔宋长城,全用碎石片垒成,将石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繁峙竹帛口长城,墙体曲折,敌楼密布,牌匾完好,是全国保存最好的砖砌长城。
忻州还拥有一处国家5A级的长城景区——雁门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它坐落在代县北部的勾注山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故而得名。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上书“雁门关”三个大字。拥有绝佳的长城资源,接纳先进的管理团队,而今的雁门关景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朔州堪称长城历史博物馆
朔州市是全国惟一一座位于内外长城之间的城市,是晋北之北、西口之口,长城就是这座城市的“院墙”。
朔州堪称中国长城的历史博物馆。现存长城公里,长城历史遗存有处,占到了全省的40%,关、隘、口、城、堡、峰、燧各种形制应有尽有,而且保存完好。
长城最有气势、最具特色的段落在朔州。杀虎口长城封山锁谷、穿河卧波,人称“水上长城”;桦林山长城筑于山势如海、山脊似浪、重峦叠嶂、异常险峻的桦林山上,犹如一条巨龙,蜿蜒攀升。长城在朔州段最令人称奇的部分在广武长城与新旧广武和雁门关、白草口这一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这里曾经是历史上发生战争最多的段落。其中,筑于绝壁天险之上的广武猴儿岭段锯齿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精品中的精品,其陡峭、凶险、壮观的形态,令人惊叹。
阳泉娘子关山水相依
说起“娘子关”,老一辈的山西人习惯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代称,出了娘子关,就离了山西省,进入河北省的地界。
娘子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原名苇泽关,世传为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的城堡,背靠绵山,面临深峪,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娘子关历史悠久,隋代开皇年间曾在此设苇泽县,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据守此关,所以后人皆称之为娘子关。现存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2年)所筑,有南、东两座关门和长达米的城墙,中间为居民区。
来到娘子关,城门上方的四个大字“京畿藩屏”雄浑大气,小心翼翼地踏上门洞前石铺古车马道,近百米的古道早已凸凹不平。向导介绍,青石上较深的印记是数百年来古人骑马经过时留下的马蹄印。进入城楼门洞,城内的民宅、街道仍然保持着原貌,据说当地居民多为明、清两代“车户”后裔。娘子关东门里有处砖砌的高台,相传为平阳公主的点将台。城内还保留着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除了蜿蜒的长城,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景色闻名。位于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米的妒女祠下的“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壮观美妙的水帘瀑布,顺流而下,又成了一片高山平湖,游人还可以乘游艇、观湖光山色。山脚下的村庄里家家流水、处处涌泉,随便敲开一处人家,院内都有流水潺潺,从院子的一边流入,另一边流出,流水之上往往架有葡萄、豆角、爬山虎等瓜果绿植,夏日在这样的小院中休憩,清凉、舒适,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固关古驿道
娘子关雄姿
娘子关“悬泉”
山西人喜欢用“走出娘子关”形容开放的态度。
娘子关,作为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号称“三晋之门户,京都之咽喉”,有着非同寻常的地理意义。它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驻守而得名。其地势险要,自古为太行山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从东汉后期董卓驻兵设“董卓垒”开始的1多年间,历代均有相应的军事设施,现存有固关长城、成天寨、娘子关关城等丰富的战争文化遗产,“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自秦汉至清代,娘子关一直是“上通秦晋,下接燕赵,往来商旅糜为遵行,上下之要路,出入之中途也”,留下了许多古店铺、古客栈,由此形成娘子关特有的建筑形式,前店后居。
这座名垂青史的千古雄关,就位于晋冀两省交界的山西省平定县内。此关下的娘子关村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并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旅游名镇、最美乡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当地的人文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创新旅游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如何创新发展娘子关旅游业,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了娘子关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
11月1日上午,记者专程来到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采访,恰好遇到了平定县县长韩加政及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窦文章、副院长李国卿、中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等一行,前来考察调研娘子关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工作。当天,娘子关镇党委书记朱继明、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郗臣陪同调研。
考察团先后前往娘子关关城、娘子关瀑布、平阳湖公园、水上人家、兴隆古街等地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了景区的历史沿革、基础建设、景区承载力、旅游收入等情况,并就娘子关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设性意见。
参观水上人家时,县长韩加政向屋主杨爱芬了解了家庭情况后讲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娘子关旅游业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才可以更富裕。”参观兴隆古街时,他表示,要借鉴平遥古城经验,规划完善基础建设,将这条古街打造成独具当地特色的古街道。
娘子关村以东的河谷海拔仅米,南岸的绵山海拔为米,高差达米,在高山深谷之间,一条古道贯穿东西,娘子关就雄踞在这条古道上。娘子关村也叫“苇泽村”,因与长流不息的绵水相伴,两岸树木茂密,河边苇叶丛生,而得名“苇泽”。隋代娘子关开通商道后,娘子关村便成了人口密集、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驿。
今天的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沿河岸边,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水给了村子灵气,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间美景。
村落房舍多为石头垒砌,每间房屋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水从石槽流过,又淌进一个个阶梯式的圆形石臼,之后不知在什么地方消失了。打开院内的“井”盖,弯下腰就能从里面拎起一桶荡着水花的河水。
“水上人家”为村中一景。在这座小院内,修建有小桥,让溪水沿着院子转。头顶上有葡萄架,桥边有石桌石凳,令人顿生世外桃源之感。
村中有24台大石磨,很远就能听到大石磨轰隆隆的响声。在河水的推动下,大石磨日夜不停地转动。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赶着牲口来村里磨米磨面。村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水动石磨,加工味道香甜的水磨面根本不用出户,更少了一份推碾转磨的辛苦。
穿村而过的是一条古时称为“兴隆街”的明清古道,修建的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那些依旧保持古风古韵的民居建筑和青石板路上的坑洼,仍能读出它久远的历史。精明的娘子关村人靠着24台大磨加工粮食,沿街开店设铺,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到过娘子关的人,总是会被其雄伟、险峻所折服,可在它的脚下,清澈的溪水绕过家家户户,构成一座精致而妩媚的小村庄。目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数是商贾之后,也有守关将士的后代。
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米的妒女祠下,还有著名的娘子关瀑布,它古称悬泉,又称水帘洞瀑布,是中国十大水帘瀑布之一。因山坡谷中泉眼累累,形成了悬泉。瀑布由多股泉水汇流而成,沿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悬空如白练挂在石壁前,形成高达十几丈高的飞流。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喷涌,并有诸多小“趵突泉”相映衬。一股股水流喷吐冒出,浪花纷飞,日夜不息,常年涌流,给娘子关风光增色不少。千百年来,这一壮丽的大自然奇观吸引了无数的名人墨客前来,并留下了大量诗词墨宝。
最后,我们来到了约6公里外的固关——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固关长城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石砌内长城。固关长城地势险要,历史悠久,古驿道深深。清康熙帝西巡路经此地,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过固关》诗一首。险隘要塞的固关被国家文物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称之为“小八达岭”,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据罗先生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算起,它已有年的历史,国内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