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丝绸古道之清溪关考

每次从雅安经雅西高速一路向南,穿过十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都会有种神奇的感觉,泥巴山南北可谓两个天地,阴阳分界,泥巴山以北云层被大山阻隔,常年阴雨潮湿,不是下雨就是下雪,但一出来隧道口就是泥巴山南,进入汉源县,这里常年阳光普照,花果满山,一年四季都产水果,当然最为著名的就是汉源花椒,早在远古就是贡椒,年年都运往京都。

出了隧道沿高速一路向下,经过九襄镇,九襄虽然是个镇,但历史上一直是沈黎县和汉源县城址,可谓历史悠久,至今依然很繁华,直到年10月,汉源县政府才迁往富林镇。再经过二十多公里,映入眼帘的就是浩瀚的汉源湖了,年1月由于修建瀑布沟电站,汉源县城又从富林镇迁萝卜岗,如今新县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出了高速口,沿着山边来到了富林镇,隋代的时候名阳山县,唐代通望县,可惜旧的富林镇已在湖水下了。

建国后新建的国道从富林镇沿大渡河北岸,向石棉县而去,很幸运没有破坏丝绸古道,古道延伸到营盘山山脚后,渡河到了临河村,再向晒经关蜿蜒而去,然后一路向南就是清溪关和著名的清溪道。清溪关位于大渡河以南,越西县以北,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关隘。这一地区的古道历史上被称作旄牛道,由于唐朝几百年来和吐蕃和南诏征战过程中,设置了清溪关,并发生很多次征战,后来旄牛道也被称为清溪道了。

清溪关什么时间设置已难查证,不过最早有记载的是《资治通鉴》,至德元年(年):“南诏乘乱陷越巂会同军,据清溪关”。说明至德以前就设有清溪关,安史之乱后被南诏国占据。《蛮书》:“清溪峡,乾元二年(年)置关”,表明唐军三年后收复清溪关。韦皋就任西川节度使(年)后,“故皋治复之,繇黎州出邛部,直云南,置青溪关,号曰南道……至韦皋凿青溪道以和群蛮,使道蜀入贡,择子弟习书算于成都,业成而去”(新唐书)。韦皋把清溪关当成重要关隘进行经营。

古道走向

一、历史上清溪关发生的征战

历史上围绕清溪关发生了很多战事,唐军和南诏军在清溪道上来来往往,反复厮杀,现例举几次。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年)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位于四川盐边县),破之。巂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建方发巴蜀十二州兵讨之。蛮酋双舍帅众拒战,建方击败之,杀获千馀人。群蛮震慑,亡窜山谷。建方分遣使者谕以利害,皆来归附,前后至者七十部,户十万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莫不感悦(资治通鉴)。

大历十四年(年)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三道入寇,其中一路经过清溪关、黎州、雅州到成都。

贞元四年(年),吐蕃联合南诏国一起进攻唐国,韦皋采取计谋离间了南诏国和吐蕃,南诏按兵不动,韦皋专心致志地对付吐蕃,吐蕃其中一路七千人进攻清溪关。韦皋派遣黎州刺史韦晋出征,在清溪关外击败吐蕃军。没过多久,吐蕃整军再次以两万人的兵力进攻清溪关,韦皋命韦晋镇守要冲城,带领各军先期防御,然后派嶲州经略使刘朝彩从铜山城(今汉源宜东镇),翻越飞越岭,下到泸定沈村,然后顺河而下到安顺场,翻越马鞍山,到洗马姑(回隆镇)到海棠,在清溪关外,和正面唐军一起两面夹击,击败吐蕃军。

大和三年(年)嵯巅乃悉众掩邛、戎、巂三州,陷之。入成都,止西郛十日,慰赉居人,市不扰肆。将还,乃掠子女、工技数万引而南(新唐书)。

咸通二年(年)命左司郎中孟穆为吊祭使。未发,会南诏寇巂州,攻邛崃关,穆遂不行(资治通鉴)。

咸通十年(年)十一月,蛮进寇巂州,定边都头安再荣守清溪关,蛮攻之,再荣退屯大渡河北,与之隔水相射九日八夜(资治通鉴)。

乾符元年(年),南诏寇西川,作浮梁,济大渡河。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黄景复俟其半济,击之,蛮败走,断其浮梁。蛮以中军多张旗帜当其前,而分兵潜出上、下流各二十里,夜,作浮梁,诘朝,俱济,袭破诸城栅,夹攻景复。力战三日,景复阳败走,蛮尽锐追之。景复设三伏以待之,蛮过三分之二,乃发伏击之,蛮兵大败,杀二千馀人,追至大渡河南而还。复修完城栅而守之。蛮归,至之罗谷,遇国中发兵继至,新旧相合,钲鼓声闻数十里。复寇大渡河,与唐夹水而军,诈云求和,又自上下流潜济,与景复战连日。西川援军不至,而蛮众日益,景复不能支,军遂溃。南诏乘胜陷黎州,入邛峡关,攻雅州(资治通鉴)。

二、清溪关考证

如此重要的清溪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很多学者知道它大概位置,但具体什么地方,鲜有人指出。蓝勇先生在其《四川古代交通线路史》中认为清溪关位于汉源河南乡大湾到甘洛县平坝乡之间的深沟,具体位置在深沟里一个名叫“天生堰”的最狭窄处。而蒲孝荣先生在《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中认为清溪关在坪坝南十里的窑厂。而本人认为清溪关另在他处。

要弄清楚清溪关的位置,当然首先要对唐代文献进行研究。最直接的表述清溪关地理位置的是唐《蛮书》,该文的作者为唐代樊绰。唐咸通三年(年),南诏王世隆派遣将领进攻安南,经略使王宽抵抗不了南诏国,朝廷让湖南观察使蔡袭取代王宽,任安南经略使,带兵驻守,樊绰就跟随蔡袭来到了安南,因此他对出使安南的过程,以及沿途道路和民风民情有详细的收集,对清溪关的描述自然更为可信。

书中他是这样讲的:“望星驿至清溪关五十里”;“黎州(汉源清溪镇)南一百三十里有清溪峡,乾元二年(年)置关,关外三十里卽巂州界也”;“(清溪关)至大定城六十里,至达士驿五十里”。

还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史料可以佐证,那就是新唐书地理志嶲州条,其中记录了贞元十四年(年)刘希昂出使南诏国的路线:“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至达仕城”。这与《蛮书》描述的情况相符。

通过这两条史料可以确定清溪关处在望星驿和大定城之间,即望星驿南五十里,大定城北约六十里处。如望星驿和大定城的位置,清溪关在何处就清楚了。

1、望星驿位置

蛮书:“至通望县本筤驿四十里(去大渡十里),至望星驿四十五里”,蛮书成书的时间是唐末,此时的通望县已迁至大渡河北岸,距离大渡河有十里的距离,正好是现旧富林镇所在地,那么蛮书中古道从大渡河南岸到望星驿的距离为三十五里。

元和志:旧通望县所在的大树镇距离大渡河边的要冲城有十三里(元和志:要冲城在通望县东一十三里),从通望县到通望戍十二里(元和志:通望戍在县西南一十二里)。说明大渡河边到通望戍距离为二十五里。

土夷考:“大渡河南岸为临河堡……过临河堡十里为鎭蛮堡又名大树堡……五里为火烧营,五里为李子坪,七里至晒经关”,说明过河二十七里就是晒经关,和元和志河边到通望戍的距离相当。

由于自古以来这条古道线路没有变化,根据距离和方位以及地形,望星驿、通望戍和晒经关实为一个地方,即今天汉源县晒经乡的晒经关。

2、大定城位置

元和志:“大定城,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乾元二年改和集镇置”。元和志中通望县在州南九十里,通望县到通望戍约三十里,那就再次印证了通望戍到大定城的距离为一百一十里。从晒经关沿着古道向南,至甘洛县海棠镇,实测距离约为40公里,唐代的里相当于现在的米,折算这段距离相当于唐代的里,和通望戍到大定城的距离相当。另外,海棠地势平坦,又处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南丝路从北到南,西通洗马姑,东通峨眉,地处要害,历代都是重要的城池,明代的镇西千户所和清代的宁越营就设在此处,至今海棠镇还保留了古城遗址。因此唐代在这里设置和集县、和集镇就理所应当了。因为根据距离和地形,可以确定海棠镇就是唐代的大定城。

3、清溪关位置

确定了通望戍和大定城的位置,那就很容易确定清溪关的位置,清溪关北到通望戍五十里,南到大定城六十里。汉源县河南乡的大湾村至甘洛县坪坝之间有深沟峡谷,处于今宰螺河的上游,符合这一空间距离,也与《蛮书》所说的“清溪峡”的地形地貌相吻合。

蒲孝荣先生认为清溪关在坪坝南十里的窑厂,和史料的位置相差太远,已经脱离了清溪峡(今宰螺河)流域,而且窑厂的地形相对开阔,周围的道路四通八达,显然不是一夫当光,万夫莫开的阵仗,可以排除。

清溪峡坪坝入口处

清溪峡大湾出口处

清溪古道

而蓝勇认为清溪关在大湾和坪坝之间狭长峡谷里,本人穿越了整个清溪峡,峡谷长度确实有5公里,其中道路算是平坦,没有很险要的地形,峡内也没有可以筑城的地方,所谓“天生堰”的最狭窄处,占地不到平米,没有可能筑城。

深沟里“天生堰”

00:14

其次在此峡内筑城也违背军事常识,因为从坪坝到大湾除了峡谷道路之外,峡谷西边还有小路相通,从大湾经官福岩、铜罗房、火草坪到坪坝。关于这一点,也有两部史料可以支持。

第一、《土夷考》:“古隘堡路通那歴、洗马姑、乃易集、户水、八拍等寨,其南隘,广不盈丈,两岸壁立千仞,峡内水淙淙奔流”。古隘堡是明代的名字,清代改为大湾。洗马姑为今石棉县回隆乡回隆村,八拍也叫八牌,为今石棉县永和乡,这两个地方都位于大湾以西。

第二、《资治通鉴》:大和四年(年)文宗李昂要求李德裕把清溪关阻塞,防止南诏国的入侵,德裕上言:“通蛮细路至多,不可塞……恐议者又闻一夫当关之说,以为清溪可塞。臣访之蜀中老将,清溪之旁大路有三,自馀小径无数,皆东蛮临时为之开通,若言可塞,则是欺罔朝廷。要须大度水北更筑一城,迤逦接黎州,以大兵守之方可。朝廷皆从其请,德裕乃练士卒,葺堡鄣,积粮储以备边,蜀人粗安”。李德裕认为清溪峡是堵塞不住的,因为除了峡内的正道,周围还有三条道路互通南北,清溪关无艰可守,建议退守大渡河以北,筑城防御。

因此,鉴于清溪峡周围有很多道路相通,如在峡谷里设关,一旦两头被封锁,那就成了瓮中之鳖,会坐以待毙,这违背了军事常识,任何将领都不会蠢到在峡内设关。

综上所述,根据史料提供的距离和实地地形,唐代清溪关应在清溪峡(深沟)的北侧,具体位置可以确定在被废弃的旧大湾附近,在此设关不仅可以堵绝峡谷里的道路,还能阻击西边山路的来敌,才能真正起到关卡的作用。

清溪关的weiz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