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一场改革都需要几名闯将,在阳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中,洪家文无疑是走在潮头的那位。
年春节刚过,已在阳江市阳东县科协赋闲两年的洪家文,没想到几个月后会被成功动员,医院。离他上一次参与阳东县的改革已整整过去10年了,这一次对他寄以厚望的是这座海滨城市另一端的县城——阳西县。
两年过去了,原本头发就不多的洪家文笑称“到了阳西头发更少了”,但历史会给奋斗者以答案,随之而来的是阳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广东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现场会将于阳西召开前夕,本医院院长洪家文,倾听他和阳西的故事。
01、再出发:医院改革
阳东和阳西,位于阳江两翼,相比而言,阳东更靠近市中心。年,洪家文通过公选来到了阳东,执掌年业务量仅医院。
他面临的情况是,由于靠近市中心,阳东的病人基本跑到市区,剩下相当一部分病医院。8年后,当洪家文离开时,医院业务量已翻了40倍达到2亿元,成为阳东综合改革的一面旗帜,被当地媒体称为“改革奇迹”。
“离开是因为8年两届届满了,也算功德圆满,想到科协继续研究学术。”洪家文只闲了不到两年,年,阳西县医院院长,时任阳西县委书记陈启蒙就找上门了,“动员几次希望我报名,阳西经不起折腾,必须通过改革短时间内崛起”。陈启蒙说,“医院进行,而阳西的改革舞台是整个卫生系统,我可以给你充分的权限,让你建立医共体。”
“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在阳东时就有这种想法,只是时机一直未成熟。”洪家文事后才知道,陈启蒙之所以那么有底气放权,是因为阳西刚争取到了广东15家县域医共体试点,他们从阳东的成功看到希望,更看到未来。
最后一刻报名参加公选,面试过后,县里几位主官圈定的前3位名单中,都不约而同出现洪家文的名字。很快,洪家文重新披上改革战衣,走医院院长。
▲洪家文院长
阳西的情况也很棘手,作为一座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建立的县城,这里原本只是阳江下辖的一个镇,近十多年来随着旅游业和工业发展,人口激增。医疗服务能力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病人也大量流到阳江市区和周边的茂名、湛江等地,“外地人来旅游、创业,如果连医疗都无法保障,是很难说得过去的。”这就是阳西医共体建设的初衷和动力,必须形成一个医疗共同体,一方面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另一方面变恶性竞争为抱团取暖,通过县镇一体化形成“区域防御”,前提是必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百姓就医需求。
02、强内功:县镇交叉盘存量增活力
医共体看起来很美,但为何难以推行?
洪家文道出其中原委,一是卫生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建立医共体就是自我革命;医院不愿背包袱,原本活得好好的,联起来要养活一帮“穷兄弟”,还很难平衡关系。
“医院院长来说,搞医共体的效果往往要好多年后才能体现出来,作为当地医疗龙头,县医院有了虹吸效应发展并不愁,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所以并不想折腾。”但洪家文清楚,从区域卫生发展来说,这种现状是必须打破的,来阳西就是奉改革之命,只有前进,并无退路。
洪家文围绕着留住两个人,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我在大会上提出留住两个人,一是留住医生,不仅仅是事业情感留人,也要待遇留人,通过技术养廉;二是留住病人,给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温馨的环境。”
三步走则更为具体,解决大病不出县问题,第一步要强龙头,医院服务能力;第二步要强镇卫生院,选择了离县城最远业务也最好的沙扒卫生院和离县城最近、业务相对较差的塘口卫生院进行试点对比。
“第一、第二步是交叉进行的,围绕前面的留住两个人。”洪家文明白,要强镇,首先要把人才真正下沉到镇卫生院,成立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建立远程医疗平台,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在长期帮扶名单中,总医院会派出副院长到镇卫生院担任第一院长,充当高级协调员角色,派出科主任、骨干医生、骨干护士分别挂职镇卫生院副院长、科主任、护士长,协助建立联合病房,每天还固定派出三到四名主治医生到镇卫生院巡诊。
“通俗来说,医院两个在外的科室。”如何让专家心甘情愿下沉服务,洪家文用足了萝卜加大棒政策,对于下沉的医生按照正高、副高、主治分别给予每月每人7元、元、4元的额外补贴,钱就从医共体试点的万补助经费出;同时,总医院还要求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晋升需有相应的下沉服务履历和挂职经验,不然一律不得提拔。
医生下沉后,如何帮助镇卫生院重新树立口碑?洪家文提出了名医培养计划,第一要求医生每天至少派一张卡片,交一个病人朋友,“镇里有患者围着你转,你就是县里来的名医”;第二要建立根据地,原则上要求下沉医生和下沉镇村有亲缘关系,容易让居民有信任感;第三则要加大宣传,医院来了县专家坐诊。
▲洪家文(前排左一)陪同阳江市市长温湛滨(前排左二)医院。前排右二为阳西县长谭忠健
03、连外脑:组专科联盟借力省级专家
前面的这两步交叉走,是把存量盘活,自我优化,但要真正提升龙头的服务能力,更迫切的是外连大脑,做强技术和服务增量。这一次,洪家文打出的牌是推进专科联盟建设。
今年7月18日,当本医院采访时,洪家文指着办公楼对面一栋修缮一新的专家楼介绍,“这将是我们最强大脑所在地”。
自从医共体建设以来,医院先后与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南方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广州医院、医院集团、广州医院、中医院、医院等10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医院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
“医院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和远程医疗会诊等多种形式,医院专科水平,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洪家文介绍,医院长期驻点帮扶的博士多达21名,每周还有省级专家不定期下来出诊和手术。
今年7月6日,医院承办的第七届珠江肝胆胰外科创新论坛在阳西举行,多名省内外肝胆胰脾外科专家齐聚在一个小县城开学术会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一切得益于外连大脑后得到大咖专家的一致认可。
前面两步走稳了,洪家文的第三步落在了村卫生站,推动镇卫生院和村医建立导师制,让村医积极参与改革。“村一级的改革是最困难的,但对于实现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有着重要意义。”他计划,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链接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抓手,把村医有效管理起来。
目前,医院已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部”,构建县镇村“三师”服务团队,将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实行公卫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管理。
04、成败论:改革要让参与者看到希望
从年医共体成立至今,洪家文是改革的全程参与者。
“改革的具体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没有标准答案。但两年多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值得细细品味。”洪家文认为,改革要让参与者得到好处,即便短期难以体现,但长期一定是趋利的,如果改革改到最后命都没了,那就很难持续。
医务人员是改革重要的参与者,一定得让他们有获得感。从阳西的经验看来,首先,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了,医院的医生治不好病,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提高后,群众对医务人员的认同度更高了;其次,各层级的医务人员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医院医院有了连接,医生之间更理解,不再是相互看不起的态度或恶性竞争的敌视,医生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同行相互尊重,患者愿意追随。
“更重要的是经济收入提高起来,医务人员的收入稳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从原来的36.6%提高到45.3%。”洪家文认为,通过压低成本,控制药品和耗材使用腾出来的空间,可以让医生的合理收入得到进一步体现,灰色收医院给予的正规收入多,这就是改革带来的良性回应。
除了上述情况,阳西医共体改革最强大的动力在于政府高位推动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改革经不起折腾,不能打鸡血也不能反复。”洪家文觉得难能可贵的是,阳西县卫健局首先带头做了自我革命,充分放权又不甩包袱,一路呵护改革前行。更让他觉得幸运的是,阳西县委县政府的改革有着连贯性和持续性,在一把手更换后,持续发力推动改革,这所有的一切,都汇聚成阳西医共体改革的活力源泉,注入发展持久动力。
记者|李楠楠
编辑|马方尹蓁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