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6.html

龙兴明,贵州省丹寨县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院党委委员、医院院长。于年5月开医院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及医改等工作。年1月,被丹寨县委、丹寨县人民政府表彰为“丹寨县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干部”;同年7月,被丹寨县委、丹寨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追求卓越化蛹成蝶当空舞他聪明睿智、思维敏捷,他踏实肯干、雷厉风行,他和平谦让、刚中有柔。在学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寒窗苦读中,凭着他的勤奋与执着,很快在全年级脱颖而出,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2岁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丹寨县兴仁区新华乡卫生院院长。然而他并不止步于此,在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下,他更加勤奋努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年报考了黔东南州卫生学校民族医士专业,带薪读书。三年里他通过勤奋努力,取得了大专学历。大专毕医院工作,任保卫科主任。

他上任后深知“安全生产事关职工、患者生命的大事”,在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亲力亲为,在安保管理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并付诸实践,大胆运用。他突出的管理才能和朴实的实干精神受到院领导的赏识,医院办公室主任。在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下,为了适应新岗位,他更加勤奋努力,在工作之余,《医院管理》《领导决策与艺术》《新闻与写作》等书以及各类报纸是闲不离手,他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在办公室的几年时间里,重任没有压垮他,却更加激励、锻炼了他勇于探索、大胆管理,遇事沉着冷静、处事得当的信心和能力。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工作实践的锻炼,使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年他被提拔为副院长职务。医院,因突出的工作表现,被组织任命为县民族中医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医院、县医院合并,医院,医院党组成员、医院副院长。丹寨县少数名族居多,中医文化和底蕴非常浓厚。医院、县医院工作经历,使他有着“中西医结合”的独到优势,成立了中医科,将浓厚的中医医院,将针刺、头皮针、耳针、拔罐疗法、手法推拿、灸法、穴位医院。后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开展了针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小针刀疗法、化疗+中医药治疗各类肿瘤疾病等中医技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大胆革新推动医改实现新突破他专业本领强、业务水平高,在干部职工眼里,他是“智囊团”。年丹医院综合改革,医院的“智囊团”,他不负众望的分管了“医改”工作。医院要发展,人员编制不够怎么办?在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如何提高职工积极性,医院发展?如何让老百姓取得最大的实惠?等等这些问题时刻在困扰着他。在诸多的困难面前,他刚毅果断,不气馁,和县领导、院领导一起跑省进市,医院优秀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实际将系列举措落实,使医改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县健局的指导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又根据省、州、县安排部署协调相继实施总额预付制、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等。为扭转“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分管医改工作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与班子成员一道,对医院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落实了第三方绩效考核,重点向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及临床一线倾斜,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公正公平的原则,带领全院职工“患者至上”为标准,严格管理、奖勤罚懒,建设特色医疗,一步一个脚印,大胆改革。由于措施得力,操作性好,各项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接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名,由原核定事业编制名,补充编制外员名额名,医院人才匮乏的困境;职工薪酬待遇较改革前增加每人每月元左右,大大激发了职工积极性,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拥护。在实现百元医疗收入耗材比、检查和化验收入占比、药占比等“三降”的前提下,实现了三四级手术占比,门急诊、住院、手术人次,医务性收入占比“三升”;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县内90%以上病人就近就医,进一步打通患者救治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医院诊疗环境他是一名有建树的领导者,勇挑组织交给的重担,倾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三十年来,他把敬业与尽职、谦和与博大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以特有的人格魅力收到职工拥戴。医院党组成员、医院副院长时,分管的是项目和行政管理,而医院当时病房拥挤,专科不细,受场地限制,学科很难发展,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情势不容乐观。他积极向上级争取和协调多方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二期工程扩建项目,这使他兴奋不已。从项目的立项、设计、修建到投入使用,他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他知道内科住院楼是全院职工的殷切希望,更是关系全县十几万群众的惠民工程。因此,在工程设医院考察,医院学习,为了实用、节省、美观,他走一家翻一份设计图纸,不厌其烦,虚心请教,在住院楼工程设计、修建时,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从工程施工到投入使用,他始终不离工地,每批材料他都要验收,他既当指挥官又当运动员,工地成了他的“战场”,厚厚的施工图纸、密密麻麻的标识成了他的“武器”,在他的认真负责下,美观实用的住院楼终于拔地而起,并且很快投入使用,医院的整体面貌和就医环境。而体检中心楼、高压氧舱楼、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等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大楼,都留下了他的背影和汗水。

恪守初心砥砺前行立新功他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在脱贫干部眼中,他是“活字典”“移动数据库”。分管脱贫攻坚的他,坚持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积极为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出主意、想办法,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好亲戚”。为发展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他绞尽脑汁。不愿发展产业的,他苦口婆心劝导;存在顾虑的,他带领村干部以及有发展产业意愿的村民到湖南、贵阳、凯里、锦屏等地“取经”,消除村民顾虑。为购买秧苗发愁时,他积极协调对接,购进了34亩的八月瓜秧苗、13亩的布福娜秧苗、13亩的鲤鱼苗等;村民在养殖方面存在困惑时,他就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为销路发愁时,自己更是亲自合作社对接销路,解决村民后顾之忧。通过多渠道发展地方产业,帮扶村的钩藤已达亩、八月瓜产业达33.36亩、布福娜产业20亩、板蓝根产业33.36亩、黄精产业5亩、白芨2亩、原生态鲤鱼养殖10.6亩……蜡染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生产的产品大都供不应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学习和观光,中央美院壁画系学生到村里实习,加拿大、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游客慕名而来,扩大了争光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一半以上村民因种植中药材和养殖等产业受益,产业链还带动了80多名村民就地务工,筑牢了根基,增强了两村的“造血”功能。“此前,两村的村民主要是通过饲养家禽换钱,现在发展了产业,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争光村和宰沙村,中药材产业做大了,蜡染产业打响了,户贫困户人全部脱了贫。

他“既有大刀阔斧打硬仗的魄力,又有精雕细琢攻山头的耐性”。丹寨县扬武镇大梁子村是国家麻风病研究所。该村地处偏远,因当地村民的特殊性,帮扶前期,鲜少有人走出村庄,进山的人就更为罕。面对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为一名医务人员的他,深知他们所受的困,他时常到村与他们话家常,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时间一久他便变成了村民们的“好朋友”“贴心人”。因脱贫攻坚工作突出,医院在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他带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带着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的信念,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把医院各项工作推向深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实处、做到暖心处。他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医院走上新台阶。

供稿县委组织部

编辑刘珺珺

一审涂林念

二审张燕

三审陈玉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